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金融资本 >> 浏览文章

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再创年内新低

2012-8-16 5:21:12东方财富 【字体:

  美国7月份零售数据4个月来首次环比增长,强劲的数据令宽松货币政策预期降温?而欧元区整体依然疲弱的数据,也令美元再次走强。8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482,较前一交易日下降39个

基点,再创年内新低?

  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8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482,较前一交易日下降39个基点,再创年内新低。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2年8月15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3482元,1欧元对人民币7.8257元,100日元对人民币8.0501元,1港元对人民币0.81842元,1英镑对人民币9.9489元,1澳大利亚元对人民币6.6494元,1加拿大元对人民币6.3968元,人民币1元对0.48739林吉特,人民币1元对5.0148俄罗斯卢布。

  前一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443。

  美国7月份零售数据4个月来首次环比增长,强劲的数据令宽松货币政策预期降温?而欧元区整体依然疲弱的数据,也令美元再次走强。

  ------------------------------------

  经济停滞欧元风光不再 人民币国际地位获提升

  1999年欧元诞生。在最初的十年时间里,欧元的崛起让全球瞩目。因此,在世人眼中,当今能与美元抗衡的货币或许只有欧元。然而,2010年爆发的欧债危机好似欧元命运的转折点,伴随汇率的大幅走低,其国际地位也受到影响。美国投资大师索罗斯甚至作出了“欧元20年内消失”的大胆预言。那么,近几年来欧元到底遭遇了怎样的打击,与日元的境遇有何异同?欧元和日元的经验教训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有哪些借鉴意义?

  对此,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的中银香港发展规划部高级经济研究员张颖表示,毋庸置疑欧债危机是欧元国际地位下降的罪魁祸首。与日元的境遇类似,货币颓势也因经济基本面的长期疲软和巨额债务的存在而很难在短期内扭转。不过,由于以德国为首的核心国经济实力仍较强,财政也较稳健,未来即使出现边缘国被迫退出欧元区的情况并引起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相信欧元仍会存在,并将继续受到市场追捧。可以说,未来欧元的国际地位仍会远高于日本。当然,张颖表示,欧元、日元的风光不再为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提供了机遇。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要提升至与两大货币相媲美的程度也绝非一朝一夕。

  强势欧元风光不再

  2010年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元的国际地位有所下降。根据IMF统计,欧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比重从2009年底欧元面世以来最高的27.7%下降至2012年3月底的24.9%,同期美元从62.0%上升至62.2%,日元从3.2%上升至3.6%,英镑从4.2%下降至4%,除瑞士法郎外的其他货币从3.1%上升至5.2%。同时在欧元计价的国际储备资产组合中,有较高评级和财政稳健的主权债券所占比重有所上升。另据欧洲央行统计,在国际市场发行的债券中,以不变汇率计算,欧元计价债券所占比重从2009年底约30%下降至2011年底的25.5%。“不过,2011年9月,瑞士宣布维持其货币汇率于1.2欧元,其他一些汇率钉住欧元的国家也基本上尚未改变汇率制度,显示欧元仍在周边国家发挥着‘锚’货币的作用。”张颖如是说。

  事实上,欧元自1999年推出以来至2010年欧债危机爆发之前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占全球外汇储备的比重从1999年的17.8%上升至2009年的27.7%。但由于欧元存在着将不具备作为国际货币条件的边缘国家货币与核心国家货币捆绑成为一个国际货币的先天性缺陷,人为地提升了边缘国家的信用评级和借贷能力,吸引资金大量涌入这些国家,压低了其借贷成本并催生了高通胀、资产泡沫和经常账户逆差等问题。同时,欧元区缺乏内部汇率调整机制和退出机制,使得边缘国家因高通胀、资产泡沫和经常账户逆差导致的竞争力缺失问题日益凸显。此外,欧元区缺乏有效控制成员国财政纪律的机制和财政自动转移支付机制,使得边缘国家的债务问题日益严重而不可持续。

  货币沉寂是一个长期过程

  如今,欧元由盛转衰,总让人想起日元在上世纪末所遭遇的一切。上世纪80年代中至90年代末,日本政府积极开放资本和金融账户,同时推出一系列政策,积极推动日元国际化及促进东京发展为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然而,随着1985年广场协议的签署,日美大量贸易顺差引致资金大量流入日本及日元快速升值,令日本的资产泡沫急剧膨胀,股票总市值占GDP的比重在1989年曾高达150%。

  此后,股市和房地产泡沫爆破,并出现银行危机、经济危机和“迷失的二十年”;政府债台高筑,日本公共债务与GDP比例已经达到220%(净债务也在120%左右),是发达国家中最高的,远高于希腊(160%)等已经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欧洲国家,因而使日元的国际地位逐渐下降。尽管日本的资本和金融账户的自由化已经基本完成,2010年日元在出口和进口贸易计价中的使用分别为40%和22%,但日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比重却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近10%回落至2009年底的3.2%,而近两年多的欧债危机反而有助于日元发挥避险作用,令日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比重上升至2011年底的3.6%。

  “如同经济停滞和不可持续的庞大公共债务使日元的国际地位不断下降那样,欧洲重债国紧缩政策引致的欧洲经济长期停滞或衰退以及欧债危机可能长期化发展,也会导致欧元的国际地位继续下降,而且这也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张颖告诉记者。

  2010年和2011年,欧盟经济曾分别恢复2.0%和1.6%的增长。但受欧债危机影响,欧洲大部分资产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民间财富缩水。同时重债国需要继续削减各项开支尤其是社会福利开支,并提高各项税率,使居民可支配收入进一步受压,继而令私人消费受到严重影响,形成财政紧缩,经济和财政恶化,进一步财政紧缩的恶性循环。加之国际资金撤出欧洲重债国,企业投资信心缺失,欧洲银行因资产价格下跌、呆坏账急升、资本和流动资金不足而被迫去杠杆化,收缩信贷甚至难以正常营运,即使欧洲央行已采取两轮变相量化宽松政策及多次减息,资金也未能流入实体经济,今年6月欧元区整体失业率仍高达11.2%,部分成员国的失业率超过20%,因而将严重制约未来数年的经济增长。种种迹象表明,欧债危机可能长期化发展。

  欧元由盛转衰的启示

  在谈到日元和欧元的国际地位由盛转衰的经验教训时,张颖认为主要有以下五大启示。一是一国货币国际化主要靠市场选择和市场力量推动,政策推动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二是货币国际化可以推动金融自由化,货币国际化和金融市场发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三是谨慎的宏观经济政策、财政、货币和汇率政策对于货币的国际地位起着重要作用,金融改革的进程及其改革的深度和广度需要中期稳定目标来引导。四是货币国际化在某些市场层面如贸易结算可以相对成功,但由于日本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及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相对不足,因而使日元难以像欧元那样在邻国广泛使用,包括作为“锚货币”。五是欧元和日元国际地位的下滑,也为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提供了机遇。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步推进,人民币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实现了跨越式提升。“但要提升至与日元和欧元相媲美的程度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张颖表示,首先,积极促进产业链向附加价值较高的研发与营销转型,努力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提高自主性出口产品的比重,并争取在大宗商品进口中以人民币计价结算,以提高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比重。同时,继续借助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作为逐步开放人民币资本账户的试验场所,逐步扩大资金跨境流动的规模和渠道,如进一步扩大境外机构投资境内人民币债券市场和RQFII的规模;在当前国际资本流入和外汇占款减少的背景下,稳步开展离岸人民币对境内进行各项企业贷款的试点;积极利用目前欧美银行仍在去杠杆化带来的机遇,鼓励更多的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和贷款;在控制好公共债务和财政赤字占GDP比例分别不超过60%和3%的前提下,在香港市场发行更多的国债,同时增加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的深度、广度和流动性,以满足境外央行和投资者的需求等。

  此外,张颖表示,中国还应进一步深化与亚洲其他国家的贸易、投资和金融联系,积极推动这些国家把人民币用于贸易结算、投资/融资和国际储备货币,并通过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和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及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账户可兑换,争取使人民币发展成为亚洲地区内其他货币的“锚货币”。(金融时报)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