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富帅,俨然成为当下最时髦的词汇之一,早已超出了相亲的范畴。
即便在A股市场,每一家上市公司也在盼望自己成为“高富帅”,但最后人们发现,他们大多只是“屌丝股”。
一切答案,最后还是在这些定期业绩报告中。关键看你有没有一双伯乐的眼睛。
经历了一个多月的忙碌,中报披露季已近尾声。就上半年上市公司的总体业绩来看,收入增速和利润增速逐渐出现趋缓的势头。在已披露中报业绩的1611家上市公司中,有176家出现亏损,727家净利润同比下滑 (根据巨灵数据统计)。换句话说,有将近一半的公司业绩出现了倒退,“屌丝股”的窘迫表露无疑。
曾几何时,出口、投资、消费并驾齐驱,成为拉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三驾马车。而当下,这三驾马车似乎已经相继抛锚,出口已现负增长,固定投资日趋萎缩,仅剩消费苦撑大局。纺织服装、远洋航运等板块受宏观经济放缓的冲击尤为明显,中国服装、中国远洋、中海发展等个股业绩继续扩大降幅;基建投入的减少也让徐工机械、三一重工等机械板块公司苦闷不已。
民以食为天,“喝酒吃肉”、“生病用药”是一个永远绕不开的话题,食品饮料、医药生物成为能够保持业绩持续增长的幸运儿。
不过,A股市场在20余年的跌宕起伏中,早已不是原来的模样,扩容上市的个股正向2500只逼近。在这个时候,“好东西”往往应藏得更深,购买选择的剧增也使得板块更加细化,细分行业的龙头往往因产品供不应求而受追捧,机遇便藏匿其中。
自下而上的探寻,往往可以得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每日经济新闻》通过深入挖掘上市公司中报信息,为投资者精心筛选出20只蕴藏潜在价值的个股,它们都有可能成为未来市场的“高富帅”。
这些个股不仅涵盖消费、能源等领域的细分龙头,也从募投项目即将投产、产品供不应求等方面挖掘投资价值。
本期,古越龙山、大商股份、羚锐制药等9家中报优质的公司将与投资者见面。《每日经济新闻》还将在下一期《证券周刊》陆续推出紫光古汉、浙江震元、元力股份、硅宝科技等公司的价值挖掘。
----------------------------------
9大中报“高富帅”:逆势强增长方显英雄本色
每经记者张昊朱秀伟实习记者陈贤丽
2012年中报公布已经接近尾声,在已经公布中报的上市公司中,可以看出,大多数行业和企业的业绩与整个国民经济形势一样出现增速放缓甚至下滑的迹象。从这个角度看,股市确实是经济的晴雨表。不过,也有一些公司逆势增长且增势良好,在目前的弱市环境中显得尤为难得。虽然在当前环境下股价不一定能很快上涨,但从长期看具备了投资价值与安全边际。本次《每日经济新闻》就为投资者梳理出20家这样的公司,以供读者参考。
1、羚锐制药:中报净利增长近2倍 两大业务步入良性轨道
每经记者张昊
2011年中旬完成MBO后,A股“膏药大王”羚锐制药(600285,收盘价11.31元)主营业务已经进入一个良性轨道,2012年定向增发预案显示大股东羚锐发展拿出1.24亿元真金白银,包括其余四家参与投资者其限售股锁定期高达3年。传统膏药恢复性增长,口服药快速增长,2012年中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增速高达193.75%,这是羚锐制药为投资者交出的中期答卷。
半年报净利增长近2倍
8月15日,羚锐制药公布2012年中报业绩,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28907万元,同比增长2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909万元,同比增长38.0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507.59万元,同比增速高达193.75%,每股收益0.095元。
羚锐制药目前的主营业务包括传统膏药制剂及口服药,其中口服药主要包括两大品种:培元通脑胶囊和丹鹿通督片,均为中药独家品种。
从细分业务看,膏药业绩继续保持恢复性上涨,上半年公司橡胶膏剂营业收入为18943万元,同比增长14.67%,不过营业利润率较同期下降0.52个百分点至59.12%;而整个口服药则延续了2011年以来的高速增长,其中片剂营业收入2253万元,同比增长46.3%,毛利率54.68%,同比增加3.25%;胶囊营业收入5797万元,同比增长58.09%,营业利润率增长0.97个百分点至46.99%。
实际上在2011年前,羚锐制药主营业务收入基本处于大幅波动的状态,其中2008年净利润下降幅度为84.93%,2010年扣除非经常损益净利润下降幅度达到48.44%,但2011年起,公司似乎已经走上了良性的发展轨道。
羚锐制药证券办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传统膏药市场竞争激烈,整个行业门槛低,前些年由于在销售方面不如意,尽管产品有独家疗效,但销量不稳定。不过在2012年起公司实施了营销改革,直接针对终端市场,进一步向销售人员放权,目前销售改革已经初见成效。
另外对于口服药2012年上半年延续的高增长,该人士表示,口服药两个主要品种通脑胶囊和丹鹿通督片无论是质量还是疗效都高于市场同类品种。但是前些年由于代理商的原因,这块业务并没有给公司带来太多效益。
“经过几年的探索,公司已经选择了合格的代理商,所以口服药出现了较快的增长。”上述人士告诉记者。
MBO提升高管、员工动力
某券商行业分析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羚锐制药公司基本面能够出现如此多的积极变化,除了产品具有竞争优势外,公司2011年6月完成的MBO可谓是最大的内因。
羚锐制药的前身是河南信阳羚羊山制药厂,1996年改制为股份公司并于2000年9月登陆资本市场。大股东为信阳羚锐发展有限公司,占9.44%股权,其余股东股权占比小于5%。
由于历史原因,羚锐发展的股权一直挂在新县财政局名下。2011年6月羚锐制药公告称,公司大股东已由新县财政局变更为熊维政等49位原河南省信阳羚羊山制药厂和羚锐制药的员工。熊维政为羚锐发展和羚锐制药的法人代表。此次变更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由新县财政局变更为熊维政等49位自然人。
大股东股权变更后,实际上羚锐制药已经变成了管理层和员工的直接持股,即管理层MBO顺利完成。
上述券商分析师表示,完成MBO后公司的体制开始盘活,在已有资源背景下,公司管理层和员工也有很高的动力,让公司业绩实现快速增长。而标志性事件,就是公司2011年下半年开始规划,2012年初开始实施的营销体制改革。
膏药营销体制改革之前,羚锐制药前期实行的模式是 “全程监控”,而营销体制改革则是对这一模式的深化。营销体制改革主要以区域市场承包制为核心,地区负责人在达到公司年度销售考核的基础上,公司可下放5年的区域经营权。
目前公司大约共有200多个区域销售人员,基本覆盖了全国大部分省份及地区。市场承包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并为公司贴膏类产品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增长预期。另外,公司继续巩固与九州通集团、老百姓大药房等各医药连锁企业及经销商的战略合作,强化第一、第二终端的市场开拓。
羚锐制药证券办人士告诉记者,除了传统膏药恢复性增长,公司也在向更高端的膏药产品递进,如******。******在欧美及日本市场销售情况很好,公司前期也经过多方研究和论证。******项目批准生产后,将成为公司最具潜力的业务,不过该项目还处于审批阶段,目前还不能知晓具体时间点。
另外,当记者问及在完成MBO后,公司管理层与前期相比有无区别时,上述人士并未明确表示完成前后的区别,只是强调MBO前后,公司的管理层积极性都很高。
定向增发股份锁定3年
某券商行业分析师认为,在口服药中,培元通脑胶囊列入2009年国家医保目录,独家品种,在市场推广上具有很大优势。
由于中风后遗症需长期服药,按600万缺血性中风患者,10%的服用率,每年服用3个月计算,其潜在市场空间超过10亿元。
而丹鹿通督片同样也在2009年被列入国家医保目录,进一步打开了其市场空间,2011年上半年销售增长78%。
据羚锐制药证券办人士介绍,上述两种口服药目前在北京、上海的销售情况不错,由于销售模式的一致性,可以预计这一模式在其他城市成功复制将是大概率,而目前公司处于满产状态,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2012年公司推出的新的定向增发方案,发行价为7.67元,募集资金3.86亿元,全部投向口服药生产。
某券商行业分析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羚锐制药本次定向增发采取的是定价而不是询价的形式,增发对象提前锁定,且所有参与者均是现金认购,其中大股东羚锐发展亦是拿出1.24亿元现金,与其余四家增发对象同样锁定3年,这从侧面也看出大股东及参与增发的投资者对羚锐制药未来发展的信心。
中报指标
每股收益:0.095元净利润增长率:38.06%股东总户数:下降至42012户
关注看点
1、膏药业务恢复性增长、口服药业务快速增长
2、MBO后营销改革取得成效
3、2012年采取定价增发,包括管理层在内股东现金认购锁定期3年
4、现有业务产能超负荷运转
5、新药******审批临近
12345 下一页 提示: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