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收购第三方支付公司壹卡会的消息日前不胫而走。对此消息,中国平安集团和深圳壹卡会均对本报予以否认。
但事实上,中国平安觊觎第三方支付牌照由来已久。
一个月前,中国平安旗下一子公司正在洽谈收购第三方支付企业,但因项目还未谈成,不便透露具体情况。
安全监管资金
平安已将互联网金融创新视为集团下一个重要经营战略,但此类创新在国内金融监管上尚属空白,被集团定位为互联网金融创新平台的陆金所,涉及资金划拨环节的安全性监管,已悄然构成其一大发展瓶颈。而解决办法,正是通过第三方支付牌照。
目前陆金所除了个人小额信贷类线上交易服务-稳盈-安e贷,还代销4-5款其他信托公司的信托理财产品。陆金所规定,当借款人和出借人签订《个人借款及担保协议》后,陆金所根据出借人的授权将借款资金由出借人的陆金所账户转入借款人的陆金所账户完成放款。但随着产品周成交量突破千万元,如此巨额的资金滞留在陆金所账户管理体系内,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将让投资者面临资金损失。
“我们一直在想办法解决这个支付环节的资金安全监管问题。” 平安集团副总经理、首席创新官、陆金所董事长兼CEO计葵生此前接受本报采访时直言,陆金所身处一个尚未纳入监管的金融创新领域,计葵生表示,目前陆金所将资金划拨时间从最长48小时缩短至3-6小时,让客户资金滞留在陆金所账户的时间越短越好。
一旦收购第三方支付公司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陆金所投资者资金划拨就将纳入人民银行监管范畴,实现出借人与借款人之间的账户资金能够直接划转(无需通过陆金所平台)的终极目标。
除了解决资金安全监管问题外,第三方支付企业庞大的会员信息库,还对平安研究网络消费行为实现精准营销创造了条件。
同时,第三方支付还将成为又一个盈利新渠道,在保险业务盈利趋缓的情况下可能成为重要的盈利渠道之一。平安若收购第三方支付成功,将不仅仅作为支付工具来使用,它将集合平安一账通、平安银行卡、支付工具“三位一体”,整合成“支付云”,为其数千万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支付体验,从而打造了“保险+银行+支付”的全产业链模式。
谁是猎物?
据第三方支付业内人士透露,一些持牌企业确实意欲“卖身”,要价也非常可观。因为支付行业是薄利行业,规模达不到一定程度就很难盈利。希望打通支付环节的大企业会收购小支付企业,一些支付企业也会主动向资金雄厚的大企业寻求融资或收购。实际上,去年下半年以来就不断曝出第三方支付企业股权调整、收购兼并等事件。
第三方支付行业被认为拥有中国未来数年最富想象力的市场空间。易观国际的报告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9456.6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23%,同比增长105.1%。艾瑞咨询认为,基金直销、保险、银行卡收单和物流等领域的打开,将使第三方支付行业的业务外延在原有数万亿元基础上,快速扩展至数十万亿元以上。
而深圳壹卡会于2011年5月第一批获第三方支付牌照,当时一共有四家深圳企业同时获牌:深圳市财付通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快付通金融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深圳银盛电子支付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壹卡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这四家与平安同处一城的深圳企业中,壹卡会涵盖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互联网支付,腾讯旗下的财付通业务类型有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快付通业务类型为互联网支付,银盛电子涵盖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
“目前看来,这四家公司要么有个强大的股东背靠大树好乘凉,要么业务规模很大在其涵盖领域内数一数二,都不太可能被平安收购。”一第三方支付企业人士说。
而央行颁布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于2010年9月1日起施行,办法虽对注册资本、申请人等做了严格规定,但未对第三方支付的资本性质做出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