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00388-HK)行政总裁李小加在港交所上市15周年酒会上透露,以深港通的准备工作而言港交所方面7月底可以完成
对于此前深港通延迟的传言,李小加重申深港通的筹备工作没有变化,投资者接收到不同的信息要注意。
此外,李小加于最新网志表示,今天是香港交易所集团上市的15岁生日,他有梦想就是连接世界与中国、重塑全球市场格局。
具体而言,就是将致力于在香港建设一个巨大的境外人民币生态圈,努力使香港发展成中国的离岸财富管理中心,把世界带到中国门前,让中国人通过香港投资世界,让世界可以通过香港投资中国。以下为日志全文。
“致力于在港建设境外人民币生态圈”
众所周知,二十几年前,香港与内地开创性地联手推出H股机制,为内地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的资金来源,也为香港金融业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如今,香港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最主要的境外融资中心,香港交易所也成长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交易所集团。
不过,港交所深知,成绩只属于过去,奋斗成就未来,尤其是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世界在变,市场在变,也必须及时调整自己的定位和步伐,与时俱进。
放眼当下和未来,对于香港交易所而言,这个时代最大的改变是什么?是中国已经由一个“渴求资本”的国家变为“资本充裕”的国家,中国金融体系的主要目标,也已经从单纯强调大规模动员储蓄、吸引外资,转变为高效率、多元化、国际化地配置金融资源,来促进和支持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升级与发展。
“中国财富大搬家趋势才刚刚开始”
在此背景下,中国内地的国民财富也开始了历史性的“大搬家”,以前大家的财富主要是趴在银行帐户上吃利息,主要追求保本;或者是大量集中在房地产等实物资产投资上,房地产投资的市值比居民银行储蓄还要大;而今天,中国的国民财富必须开始追求保值与增值。大家的财富纷纷从房地产投资市场、从银行储蓄开始往股票、债券等各种金融资产转移和配置,也开始迅速走向海外配置分散投资风险,从全球范围内来把握投资机会套用一句现在的流行语,世界那么大,谁不想去看看呢?这一财富「大搬家」的趋势才刚刚开始,随著中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未来十到二十年这一趋势还将加速。
“未来增加中国配置也是大势所趋”
与此同时,随著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加快,海外投资者对于投资中国本土市场的兴趣也日益浓厚,现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正在考虑将人民币加入SDR(特别提款权),MSCI也正在考虑将A股市场纳入其全球指数系列,相信这些发展都已不是加入与否的问题,而是多快、多大的问题。目前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配置在其投资组合中占比仍然较低,未来增加配置也是大势所趋。
“香港完全有能力华丽转身,未来需服务好四位客户”
面对这样的历史性大机遇,港交所角色也需要转变,不能再仅仅局限于为内地发行人提供国际资本,还应该为内地投资者提供投资国际金融产品的机会,同时也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渠道,直接投资内地资本市场。拥有一国两制优势的香港完全有能力「华丽转身」,把连接世界与中国的角色再次升级。打个简单的比喻,过去香港只需要服务两位客户,一位是需要融资发展企业的中国发行人,另一位是需要寻找财富增值机会的国际投资人;未来的香港需要服务好四位客户:中国发行人、国际投资人、中国投资人、国际发行人。而发行人与投资人的定义也从狭义的上市公司与股民延伸到各类金融产品的发行者、使用者和投资者。
“很快迈出深港通这第二步”
这种历史性的角色转变也是萌生建设境外人民币生态圈想法的初衷,希望这个境外人民币生态圈能够充分利用香港作为一国两制的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发扬光大沪港通开启的交易模式,尽量采用统一的价格发现、依靠本地清算结算、以本地交易习惯为主,交易对方市场产品,倡导两地监管机构之间共同监管、执法合作,为海外的人民币提供丰富多样的投资产品,建立离岸和在岸人民币对接的市场机制,以期用最小的制度成本,获取最大的市场开放效果。
只要这个生态圈里的产品足够丰富、交易足够方便,愿意持有人民币的海外投资者就会越来越多,人民币国际化也就能走得越来越远,反过来又会提高香港这个境外人民币生态圈的人气,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而一个健康发展的强大的境外人民币生态圈也为中国国民财富多元化、全球化的投资配置提供最安全可靠和可持续的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并与内地资本市场的其他对外开放措施(譬如自贸区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沪港通朝这个方向迈出了第一步,也很快会迈出深港通这第二步,但是还远远不够,未来还要与监管机构、市场参与者及内地合作夥伴携手不断拓展这个生态圈的内涵和规模,争取早日把香港建设成为中国的离岸财富管理中心,衍生产品、大宗商品、固定收益类产品等等都是我们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责任编辑:DF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