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推进床位数增加,成都市在各区县规划了80个点位建设养老机构,同时要求每个社区街道建设不低于10张床位的社区养老中心 ]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已经成为一个现实难题。相较于京沪穗等一线城市,内陆地区的成都虽然不那么严重,但也逐渐显现出一床难求的现象。不过,当地政府通过政府规划、政策扶持和社会投资的方式,鼓励社会组织投资养老机构。
养老服务供求失衡
去年年底出台的《成都市加快社会化养老机构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显示,截至2010年底,成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202.79万人,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17.6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35个百分点。预计到2015年底,成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44.8万人,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19.15%以上。
然而,成都市老龄办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2月,成都共有养老服务机构202所,总床位数37320张,仅占老年人总数的1.74%。其中,国办福利机构31所,床位6770张,农村敬老院129所,床位22862张;此外还有42家民办养老机构,共有床位7688张。
床位缺口自然凸显。《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咨询了有500多张床位的成都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有没有空余床位”,对方答复是“暂时没有”。记者了解到,进入第一社会福利院需要排号等待。
本报记者走访成都市第二社会福利院,该院尚有空余床位。原因在于,去年下半年该院新建成投用新的大楼,新增500张床位,使得全院达到1100张床位。空余床位主要是八人间和四人间,另外由于是公办养老院,首先需要满足三无人员。
成都第二社会福利院办公室副主任纪燕介绍,截至去年10月底,成都第二社会福利院共有服务对象755人,其中三无对象354人、社会代养人员401人。新大楼花了9000万元,新增加500张床位,相当于每张床位18万元。新的大楼标准间(两人)132间,八人间为6间,其余为四人间。
纪燕表示,公办社会福利院首先服务由国家供养的三无人员,此类人员约占该院人数的一半。成都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建成时间早、临近中心城区、正常老人多,因此对外代养的比较多;第二社会福利院供养和代养各占一半;处于成都市郊县的第三社会福利院主要服务由国家供养那部分。
不仅如此,成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于涛表示,成都市民办养老院主要以成都市晚霞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和成都市再军爱心护理院等为代表,晚霞在全市有二三十个点位,总共400多张床位,再军有200张,床位都比较紧张,70%~80%的民办养老院都住满了。
《意见》称:“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给我市老龄公共服务和社会化养老服务带来较大压力,急剧增长的社会养老需求与社会化养老机构发展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机构养老床位数低于国家标准,机构养老服务的总体供求之间呈现出严重失衡的状态。”
《成都市城乡养老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提出,到2015年末,成都将初步形成“9073”养老格局,5年内乡镇(街道)老年服务中心和城市社区老年服务站覆盖面将达到100%,全市养老机构床位翻一番。
“9073”养老格局就是90%的老年人通过自我照料和社区服务实现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通过社区提供的各种专业化服务实现社区照料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集中养老。全市养老机构总床位数达到户籍老年人口数的3%以上。按此计算,到2015年,成都全市养老机构总床位数要达到7.4万张。
床位数如何翻番?
为了推进床位数增加,于涛介绍,成都市在各区县规划了80个点位建设养老机构,同时要求每个社区街道建设不低于10张床位的社区养老中心。
《成都市民政局201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显示,截至2012年上半年,全市已筹建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2000张,下半年还要加强督促指导,推动养老服务社会化,实现筹建养老服务床位5000张。
不过,对于目前床位的紧张和扩张,公立养老院显得力有不逮。成都市第二社会福利院党委书记曾建荣表示,政府资金很短缺,工作人员待遇低,最基础的工作人员乃至管理人才得不到培训和培养,现在没有专门的机构,也没有专门的人才学校。纪燕表示,第二社会福利院规划去年完成的改扩建之后,一起规划的二期、三期还不清楚什么时候能落实。
纪燕表示,上世纪80年代,第二社会福利院有300张床位,编制120个工作人员,但是,现在1000多张床位,编制还是只有120个,因此只有靠外聘人员,现在该院将近100人的外聘,用工成本很高,社会代养收入的40%~50%用于外聘工,而且人员流动度很大,护理员社会认可度不高。资金和人才短缺是面临的两个难题。
曾建荣表示,单纯靠国家投入资金比较有限,因此要倡导民间组织参与到养老事业,提倡社会化养老,不过,他也表示,民办养老院在硬件上和服务上与公办还有差距,因此政府还需要加强监管,以及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做好政策保障。
然而,民办养老院压力也很大。于涛表示,民办养老院用地都是要进行招拍挂的,因此都在三环以外。实际上,成都第一社会福利院也是从中心城区搬离出去的。纪燕也介绍,一些民办养老院采用租赁用地的方式,但是对于持续投资发展带来问题。
不过,成都市针对这些问题已经制定了扶持政策。《意见》提出,对2013年底前确定的社会化养老机构建设项目用地,成都将优先安排年度用地计划指标。对基本保障型养老机构建设项目用地,供地价格原则上不低于土地整理成本,并采取挂牌方式供地,对大型综合型养老机构建设项目用地,按照挂牌价优先供地。对通过招商引资新建的特别重大养老机构建设项目用地,可采取政府“一事一议”的方式研究解决。
成都市民政局老龄办高学伦处长去年5月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到2020年,成都将规划建设395个养老设施项目,总占地11709亩。另外,于涛也向记者介绍,成都对新建的社会化养老机构,将按照每张床位10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对利用社区设施、自有资产改(扩)建的社会化养老机构,将按照新建(增)一张床位5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
《意见》还提出,对社会化养老机构收住成都户籍老年人的,成都还将按照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给予服务性床位补贴。此外,社会化养老机构的服务性用水、用气(燃料)价格与居民用户同价并免收配套费,生活起居用电价格也会按照居民用电标准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