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财经要闻 >> 国内 >> 浏览文章

温州版事业单位改革进行时以“中介机构”之名

2013-1-16 8:02:41东方财富 【字体:

  一场以“中介机构”为名的地方版事业单位改革,正在温州悄然展开。

  日前,温州市中介机构清理规范和改革发展动员会召开,15家事业单位、10家企业划分为保留、过渡、转企三大类,成为此轮改革的“吃螃蟹者”。

  本报从相关部门了解到,这25家“中介机构”目前正陆续进行资产清算、财务审计、人事核查,按计划将于2013年初接受上级部门的验收,并有望在今年春节前进驻中介机构服务管理中心,开设窗口。

  “温州中介机构改革其实是投石问路,试图以此突破事业单位改革。”复旦大学教授唐亚林指出,而这也是在国务院2012年4月公布的事业单位三大分类标准基础上的细化。

  “主要是想打破垄断,壮大温州中介机构。”中介机构服务管理中心的主管单位温州市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担忧声四起

  事业单位分类命令一出,担忧声音四起。“我们担心的是过渡类和转企类会有意见。”一位不愿具名的改革参与部门官员告诉记者。实际上,最为不安的却是保留类的,而过渡类和转企类倒是欣然接受“中介机构”这个名称。

  根据2005年修订的《浙江省社会中介机构管理办法》,所谓中介机构,指的是“依法设立的运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按照一定的业务规则或程序为委托人提供中介服务,并收取相应费用”的9大类组织,其中包括资产、土地、工程等评估机构。

  多家保留类单位的担忧在于“保留到何时”,甚至有单位打报告试图通过上级部门向编办协调,“被归入中介机构,意味着未来引入市场竞争的可能性。”蒋凯说。

  “为了破除他们的担忧,也为了减少阻力,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及个别实行无偿服务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这些主要依靠财政拨款的单位基本都保留了。”上述官员告诉记者。

  这在唐亚林看来,也是中央改革的出发点,“先分类化解操作的困难,再改革。”

  根据温州的办法,今后划入“保留类”的事业单位其业务范围要严格界定在政府委托的服务领域之内。即使承接少量的市场委托业务,所得收益也全部要上交财政。

  然而,原本以经营性业务为主、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事业单位而言,“变身”似乎简单一些。

  “我们设计院原来就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并没有财政补贴。”过渡类和转企类单位负责人告诉本报,而且近些年,事业编制越来越少,合同工占半数以上。

  有所不同的是,过渡类机构暂时实行行业行政主管部门与国资委双重管理,行政隶属于原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并暂作为其下属事业单位管理,资产权属划转至市国资委,保留独立法人资格。

  而“改企重组类”的事业单位将与原行政主管单位全面脱钩,转制为国有企业,改由市国资委管理。

  转企类中一家单位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清理分类对单位业务没什么影响,不过,改制后工作人员的行政级别都取消,以后只有技术级别了。”

  他们最担心的无非是能否“同工同酬”。而根据本报从前述中介机构清理规范和改革发展动员会上了解的信息,温州紧跟中央的步骤,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策略。

  改革“突破口”

  尽管阻挠颇多,但对改革者而言,温州中介机构改革有其现实紧迫性,“温州向来民营经济发达,各色中介服务机构繁多,特别是经济鉴证类的更是鱼龙混杂,但实力都偏弱,已经造成公共服务质量不佳,影响城市的商务环境和未来的发展。”上述官员指出。

  尤其是政府相对弱势的温州,“事业单位的固化已经造成财政大量开支、严重挤占公共资源等问题。”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学部副主任马庆钰指出。

  他认为这个脱掉官帽的过程,必然会令部分机构难过,“每个机构实际地位不一样,业务影响不一样,未来进入市场的话,其中有些占优势,有些可能相反。”

  但前述问题,都在改革者的预料之中。

  本报记者疏理发现,温州此次归入“保留类”的六家单位具有“法定机构”资质,这些单位出具的鉴定或检验报告是温州市各领域内唯一合法的文书,“具有绝对的垄断地位。”上述官员称。

  获益于这种垄断,事业单位改革20年来,迟迟没有进展。

  “自国务院的《指导意见》公布以来,大部分省份处于观望之中,对待遇、工资等心中没底。”马庆钰指出,而温州将事业单位统纳入“中介机构”的做法,可操作性更强,有引导意义。

  其实,温州这场改革酝酿已久,“两三年前就开始准备了。”温州市纪委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指出。

  而正式进入日程是在2011年6月,温州市委、市政府成立中介机构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服务业发展局,受发改委管理,统筹中介机构改革事务。

  同时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中介机构改革和发展的意见》,要求仍挂靠在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的中介机构,必须在当年11月底前彻底脱钩改制。按照文件要求,温州市范围内同一性质的中介机构必须确保达到五家以上,否则行业主管部门要负责引进或对现有脱钩的中介机构进行拆分。

  2012年,中介机构改革开始加速。

  5月,温州市中医院、温州大剧院、华侨中学等单位进行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11月,《温州市市级本级首批部门管理中介机构清理规范实施方案》下发。

  12月,25家企事业单位清理第一阶段完成。同时温州市《中介机构进驻市中介机构服务管理中心实施方案[试行]》下发,中心有望于春节前正式运行,将囊括工程咨询、评估类,工程勘察、设计类等机构。

  为了缓解当地中介市场“低、小、散”等弱点,进驻该中心的每一类机构数量需在3-10家之间。

  对温州现有的3000多家事业单位而言,“这是打破垄断的开始。”上述审管办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垄断远未打破

  “温州有意识把传统企事业单位放在中介机构名义下进行甄别再分类,细化了原有的事业单位分类标准,体现了地方化解操作困难的努力,这种尝试值得肯定。”唐亚林指出。

  多名受访专家对此表示认同,“国务院今年4月公布的《指导意见》仅仅是一个原则性的分类,各地应该因地制宜。”

  但唐也强调,温州的具体做法,政府没有对中介机构的定位进行法理上的说明,容易造成有的企事业单位不明所以,甚至还会拿出国家部委的法规条例来为自己的命运申辩,创新的效果有待观察。

  实际上,破除垄断目前尚停留在设想阶段,“现在在温州,像我们这样的鉴定机构约有十余家竞争者,大多数都是宁波、杭州等地的企业设立的小办事处,他们同样能够出具浙江省范围内认可的鉴定或评估报告。”上述过渡类单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他指出,他们的“垄断”最多只是在培训服务方面,而这部分的收费占其“主业”的比例不高。而转企类更是表示他们面临的竞争性。

  而唯一依靠财政拨款的“保留类”机构,分类后依旧属事业单位,其垄断地位并未改变。

  在唐亚林和马庆钰看来,事业单位改革的背后其实是在重新划定公权力的边界。

  而革自己的命,毕竟显得有些艰难,“因此,应当呈现出共同参与、相互协商、社会监督的局面,还应当包括利益相关方在内。”唐亚林指出。

  复旦大学教授陈云将此对比上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其改革能够推进的关键在于非国有经济因素的竞争。

  其实在最早进行事业单位改革的广东,2006年被确定为全国试点之后,2007年出台分类改革方案,总体与国务院《指导意见》一致,如今已近尾声。

  2012年12月26日,北京也召开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本市事业单位改革7个配套政策文件,正在部署下一阶段改革工作。

  “中央初衷是好的,但是缺乏外部竞争环境,改革效果不明朗。”陈云指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