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发布的一份名为《迈向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中国环境分析》的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有7个在中国。
这份由国内外环境领域专家组成的工作小组及来自亚洲开发银行的专业团队联合完成的报告,让国人揪心。尤其是连日来我国多城市遭受雾霾困扰,直逼上限的监测数据让环境治理的紧迫性再次凸显。
“环境治理除政府主导、强化政府环境职能外,还必须与市场结合起来,应建立市场化环境治污长效机制。”15日,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资源与环境研究室副主任李鹏飞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说。
上述报告建议,中国政府应改革资源定价机制,并引入绿色税收制度,对资源开采以及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征税,允许将污染控制设备的投资抵扣税款。
据李鹏飞介绍,绿色税收制度起源于欧美国家,即将税负逐步从对收入征税转移到对环境有害的行为征税。国外通行的做法是,在总税率确定的前提下,调整税制结构,征收资源税、汽油税、垃圾税、噪音税、水污染税,以及在其他税种中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李鹏飞看来,环境治理不能完全依赖行政性手段,必须引入市场手段,让企业承担一定的排污成本,才能有效约束企业的排放行为。“建立起包括市场化政策措施在内的节能减排激励体系,至关重要。”
绿色税收的核心是通过征税促使能源的消费水平下降,并促进技术革新。李鹏飞举例说,汽车尾气是目前PM2.5的重要污染源之一,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是减少尾气污染的最有效手段。目前来看,国内的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大量依靠进口,通过技术革新实现国产化后,可有效降低成本。
“绿色税收即我国环保界争议已久的环境税———通过税收方式收取资源利用费和环境污染惩罚费。”中投顾问行业研究员盘雨宏对导报记者说,征收环境税需要解决税费转嫁及企业税费结构调整等问题,税费征收和征收后管理存在较大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