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移民新村
随着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日期的临近,十堰的18万移民正迎来充满动荡和迷惘的新生活。
从丹江口市区驱车往东北方向走半个小时左右,即到了计家沟村。这里已经是郊区,沿途颇显荒凉。
计家沟移民新村位于公路的南侧。这里是一个小社区,从南往北依次是一排排三四层高的楼房,安置了丹江口水库增高坝顶之后移民搬迁的一期工程。原计家沟村的村民在一期工程竣工之后已经基本搬迁入住完毕。
丹江口人冬天有在家门口烧柴围炉取暖的习惯。下午两点多,几家农户门口堆着一些烧着的柴火,柴火边围着一些老人和妇女,很少能看到青壮年。
计家沟移民新村属于整个丹江口水库为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能够顺利往京津供水加高坝顶而实施的移民搬迁工程的一小部分。
根据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体规划,河南、湖北两省共需移民搬迁34.5万人。
光一期工程容纳不下附近的移民。新村东侧已经开建的是三期工程,高高的塔吊矗立其处。这里完工后将入住其他临近村庄的村民。
内安的新生活
南水北调的移民安置共分为外迁和内安(内部安置)两种。一般按照被淹没区的区位来定,淹没的核心区域,外迁;外围区域,内安。
以湖北省十堰市为例,包括计家沟在内的10.5万人属于“内安”,需要3.2万套房屋同时建房,13个集镇、125家企业、443家单位同时迁复建,建房总面积达400万平方米。
相比离开多年故土的外迁移民,内安移民的痛楚相对较小,计家沟张姓村民说现在水库还没有开始蓄水,原来的土地还在,新村离土地的位置也不算远,还能过去弄一下庄稼。但这些土地将在2013年汛期来临时被淹没。
十堰市移民局副局长李全儒称,目前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和丹江口水库方面初步打算在2013年汛期时候试验性蓄水,最高水位从目前的157米上升到165米,“也有说162米的,还没有最终拍板”。
而随着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最终调水日期的来临,水库的最高水位将增高至170米,更高处的田地也将被淹没。
新生活总是容易充满动荡和不如意。根据计家沟村民的说法,搬入移民新村之后,水电的价格比之以往涨了三倍之多。
外迁之痛
相比起内安,外迁的人数略少,但付出更多。
整个十堰有1.8万户共7.7万人外迁,分别安置在武汉、襄阳、荆州、荆门、黄冈、随州、天门、潜江、仙桃等9个市的21个县(市、区)、81个乡镇、194个安置点。
李红艳(化名)是丹江口市丁家营镇的村民,已年逾花甲,儿孙基本都开枝散叶,在城里和临近镇上安了家,家里只剩下老两口,不幸他们属于外迁之列。
“被迁到了临近丹江口市的襄阳市老河口,倒是给他们弄了一房子,但老两口没住多久,呆不惯,人生地不熟,这么大年纪了,也没法融入新的社区,新的环境。所以现在那房子空锁着,我爷爷奶奶又搬回镇上来了。”李红艳的孙女称。
原来的房子被淹了,老两口住进了女儿的房子,女儿一家则搬去了临近的城市。
“这种情况在我们那儿很普遍,临近的六里坪镇也是,这几个镇挨近十堰市区,有些工业企业,相对比较发达,镇上的人经济也比较宽裕,他们宁可把政府给他们的搬迁新屋空着,也要回到老家来再买个房子住着,毕竟根还在这儿。”李红艳孙女说。
十堰市移民局副局长李全儒也坦言移民工作的艰巨,“丹江口有过两次大规模移民外迁的惨痛经历,加上现在市场经济时代了,信息发达,移民的维权意识普涨,工作更难做了。”李全儒坦言。
补偿那些事儿
最难做的工作莫过于补偿。
从现有政策看,对于这些需要搬迁的农民,一般进行重置迁建,即先对农民原有的住房进行评估,进行货币补偿,然后政府牵头帮农民找好地,由迁居农民选举组成的移民理事会自己跟建筑商谈判,进行建房。
对被淹住房的评估标准,2008年一般的砖混结构房子是一平米530元,每年有2.5%的递增,视房子的结构、材料以及不同性质而定。
至于被淹土地的补偿,对于外迁的农民,外迁地谁提供给移民土地,就给予提供者按照土地年产值16倍标准的货币补偿。内安的移民,分配土地的来源一是外迁移民留下的土地,二是村集体经济余留下的土地。
但记者没有在补偿方案中看到对于土地价格的评估和补偿。
按照十堰市移民局的测算,搬迁一个移民,大概在六七万元左右,其中建房是一万多,基础设施建设是两万多接近3万,生产安置是2万多。
这些移民费用主要来自于业主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公司。而其资金来源有三个,一是政策性银行贷款,二是南水北调基金,三是中央财政拨款。
而根据2012年6月27日,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11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南水北调工程基金欠缴达58.2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