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13年经济增长的担忧,已经逐渐让位给了对2013年通胀的担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CPI同比上涨2.6%,比2011年的5.4%大幅度下降。但经过2012年的下行之后,CPI在2013年将出现反转,进入一个上行的周期。与此同时,全球宽松的流动性与国内投资过热带来的资产价格上涨风险亦正在积聚。
昨日,多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的经济学家表示,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因素叠加下,2013年全年CPI将呈现逐渐走高的态势。从数值上来看,2013年CPI涨幅超过2012年将是铁板钉钉之事。极端情况下,月度的CPI涨幅甚至还可能摸高至5%。
在此情形下,央行的调控可谓“左右为难”:一方面,要维持并促进来之不易的经济企稳回升态势;另一方面,又要前瞻性地防范潜在的通胀“种子”。
更需提高警惕的是,影子银行体系的膨胀已悄然改变了中国融资体系的结构,这给央行的调控提出了新的挑战。相比于易于掌控的银行信贷,迅速膨胀的影子银行体系,或将成为2013年通胀隐忧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物价新一轮上涨开启
“从物价运行规律来看,本轮CPI筑底基本完成,已经开始酝酿新的上升周期,预计2013年CPI同比将进入上行周期的初期。”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对本报表示,CPI在1月可能会稍微降低,此后将呈现逐步上升的态势。
“2012年,CPI呈前高后低走势。对2013年来说,由于基数的原因,走势将呈前高后低。”中行战略发展部高级经济师周景彤也对本报表示,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将强化这一趋势。例如,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将延续,而这传导至物价就会有一定的时滞。
唐建伟还列举了物价进入上升周期的四个基本逻辑。其一,国内经济企稳回升,需求对物价的上拉作用增强;其二,猪肉价格将重回上升通道,CPI的“猪周期”可能再现;其三,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持续无限量的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的泛滥,未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风险仍然存在,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可能重新抬头;其四,国内劳动力成本上涨、资源品价格改革带来的资源品价格上升及城镇化导致的土地成本上涨等结构性通胀因素将中长期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CPI在夏秋之交或面临上行风险。”中债资信高级分析师许南星对本报表示,从二季度开始,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需求有望出现一定的提速,而国内需求在两会以后也很可能出现一波上行趋势,两者叠加或将加大夏秋之交的物价上行压力。许南星预计,2013年CPI涨幅在3%~4%,但也不排除存在一定的上行风险。
在2013年通胀问题上,外资投行的看法更为激进。此前不久,野村证券发布的预测报告甚至认为,中国经济在未来一年可能重新遭遇通胀风险,CPI在今年四季度将反弹到5%以上,因此,货币宽松很可能会终止。
相对于激进的外资投行,中资研究机构相对审慎得多,多位接受本报采访的经济学家普遍表示,2013年全年CPI上涨在3.5%左右。
周景彤也表示,前期货币政策总体稳健,且国内经济增速只是温和复苏,加之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将抑制价格的过快上涨,预计2013年全年CPI涨幅在3.5%左右。
“据我们观察,中国物价上涨周期一般为25至26个月,下行周期为15至17个月。”唐建伟表示,2013年是上行周期的开端,相对可控,压力比较大的可能在后半程。
尽管在通胀的严重程度上,中资研究机构和外资投行观点有所分歧,但2013年CPI涨幅超2012年已成为行业共识。这就意味着,对于央行而言,从政策前瞻性角度看,今年货币政策需更多考虑通胀因素。
“2013年的稳健货币政策将是真正意义上的‘中性’,不会进一步放松同时也不会明显收紧。”交行研究报告预计,预计存款准备金率在年初可能下调1~2次,每次0.5个百分点,之后保持稳定;利率政策保持基本稳定的可能性较大。
警惕影子银行
在今年新增贷款规模和M2(广义货币供应量)这两个指标上,交行预计,2013年实际新增贷款在9万亿~9.5万亿之间;M2同比增长在12.5%~13.5%。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8.2万亿元。但社会融资规模却高达15.76万亿元,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52.1%,而高达7.56万亿的社会融资规模是通过非银行信贷的形式投放出去的。
这种变化意味着,银行贷款在社会融资体系中的作用已大幅降低。此消彼长,银行信贷留出的那部分空间,被影子银行迅速占据。但对于央行调控而言,银行信贷规模相对好控制,影子银行的规模则相对缺乏调控手段。
“目前所谓的影子银行体系膨胀,其实就是非银行的多种融资方式发展比较快,这个趋势不是一个坏事。”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对本报表示,从总量上看,这种现象会对央行的调控形成一定干扰。
“影子银行的扩张导致M2等货币信贷指标意义减弱,给货币政策目标的制定和执行带来困难。”中金公司在其研究报告中称,虽然央行已经开始关注社会融资总量,以试图纠正M2和信贷指标意义下降带来的诸多问题。但是当前社会融资总量中,也仍然没有完全统计“影子银行”体系的一些重要业务,反而涵盖了风险较小的权益类融资如股票融资。影子银行业务对货币政策带来的困扰持续存在。
许南星也表示,最近几年,随着影子银行的大规模发展,相比于以前,M2这个指标的重要性已有所降低。
“无论是影子银行机构还是商业银行机构都是市场中自主经营的实体,央行未来调控也应该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从行政色彩的调控向市场色彩的调控转变,比如采取利率等价格手段。”郭田勇称,考虑影子银行对央行调控的干扰这一问题的重点,采取一些市场化的调控方式规避干扰。
对于影子银行的监管,郭田勇还表示,未来一行三会要加强监管协调,现在所谓的影子银行体系都是银行之外的多种融资方式,面对这种新型现象国内监管机构在协调水平上依然较低。应该通过监管协调之后,加强功能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