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环保部公布《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试行)》(征求意见稿),提出将建立有效的排放监控机制和考核机制,实行细颗粒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加速淘汰高排放老旧机动车辆,进一步提高全国车用燃油的清洁化水平。
征求意见稿在细颗粒物污染防治目标中明确提出: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强化规划环评,合理部署产业空间格局,推动生态工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严格实施“区域限批”制度和行业准入制度。到2015年,建立有效的排放监控机制和考核机制,构建完善的政府和企业目标责任制,基本建立起重点区域细颗粒物污染防治体系,并逐年减少细颗粒物排放总量;到2020年,建立区域层面大气污染监测、评估、监督体系,细颗粒物排放总量显著下降。
能源利用在我国空气污染防治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张凯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空气污染要分区域来看待,对超大型城市来说,可能是机动车排放影响较大,但从全国范围来看,依靠煤炭的工业能源结构仍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首要因素。
对此征求意见稿指出,应将能源利用作为防治细颗粒物污染的重点领域,实行煤炭总量控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在特大型城市核心区域应实行能源无煤化。限制高硫份高灰份煤炭的开采与使用,提高煤炭洗选比例,研究推广煤炭清洁化利用技术,减少煤炭燃烧造成的污染物排放。
此次征求意见稿也将制定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作为重点内容之一,要求制定严格、完善的国家和地方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明确各行业排放控制要求。这将迫使一些企业提升设备装置,加速淘汰一些落后企业,从长远来看,对于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但从短期来看,这些做法无疑会加大企业的生产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减少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当地的就业岗位。因此,如何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并在后期加强实施的督查和监管,将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移动源污染控制研究室副研究员岳欣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高燃油质量和淘汰高排放老旧机动车辆,都是防治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据了解,提高油品质量一直是国家相关部门加大力度推进的工作重点,但目前除北京、上海、珠三角等地区供应高标准汽油外,其他地区依旧在使用较低标准的汽油。一名知情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目前油品的供应情况和排放标准的要求还是有差距,比如柴油标准推迟两次实施就是因为油品供应不上,最大的阻力还是来自成本方面的考虑。
另外,意见稿也提出大力发展使用燃油替代能源的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加速淘汰老旧、高排放机动车,按照国家标准规定按时报废运营车辆,采用奖励等经济补偿措施促进更换各种在用社会车辆,缩短社会车辆更新周期。
这将会给我国汽车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岳欣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全国范围来说,黄标车的数量达到10%左右,淘汰这些车等于说是扩容了,腾出空间来给更多排放小的车进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