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贵州仍有贫困人口1149万,大约占了全国贫困人口的11.6%。
贵州社会科学院院长助理、西部开发研究所所长刘庆和是贵州工业强省战略的智囊之一,也是国发2号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起草小组撰稿人。对于贵州提出通过加快工业发展破解贫困的提法,他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说,贵州工业强省的方向是对的,但“大干快上”不计代价的工业化方式并不可取。
“但在这个贵州发展的最好时期,动比不动要好。”刘庆和如是说。
“贵州发展一直低于潜在经济增速12.7%”
《21世纪》:贵州工业强省的战略提出已经两年了,这一战略和前任执政者“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的思路截然不同,你怎么看待贵州发展思路的这种争议?
刘庆和:过去我们认为,贵州搞工业不适宜,因为信息和交通存在障碍,距离市场太远,但事实上靠近资源也是发展工业有利条件,只要交通问题能破解,那么区位的弱势局面将得以改善。此前林树森任贵州省长期间,虽然倡导“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却是很大的。
全国经济总量在保持增长,贵州需要加快发展速度,才可能追得上。贵州提出要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不通过工业化这一路径,这一目标几乎不可能兑现。原来的发展路径,到现在看,已经行不通,需要换换思路。过去说搞旅游开发,但现实的情况是,云南旅游发展得虽然好,现在却也在补工业这门课,旅游产业富民却不富财政,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也有限。
《21世纪》:贵州省2012年实现GDP6802亿,增长13.6%,增速位居全国第二。贵州这两年的高速增长还能维持多久?
刘庆和:2010年8月,栗战书 、赵克志履新后不久就提出了15%的GDP增长目标,这与早前指标的差异很大,上一届政府定的指标是9%,贵州“十二五 ”规划最初定的指标也是9%。15%的指标一层一层压下去,市一级政府已经将GDP增长指标调高到17%-18%,县区一级甚至达到19%-20%。这定得太高,我也反对。
作为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咨询顾问,我当时在内部一场报告会上提出了,从80年代末到2009年,贵州经济增长虽然快,但是低于其潜在的增长水平(12.7%),贵州完全可以跑得更快,但要想达到15%的经济增长目标,除非是国家给予超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否则不可能实现。这次报告会后,贵州当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调整为13%。
贵州当前的高增长得益于政策支持和经济总量小,国发2号文后贵州面临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但要想维持15%左右的持续高速增长不太可能。
“部分工业园肯定会出现空壳化”
《21世纪》:实地的调查中,我们也发现,贵州几乎县县都在建工业园,有些国家级贫困县筹建的工业园还不止一个。你是否认同这样的发展方式?
刘庆和:我个人认为,贵州工业强省这条道路没有问题,工业化的方向也是对的,但是方式方法确实有待改进。
“大干快上”不计代价的工业化方式并不可取。当前的工业园区规划不是完全合理,一些基层官员急于完成政绩考核,而罔顾最初的园区定位,这可能出现区域之间的恶性竞争、不计代价的招商引资以及园区的同质化和重复建设。这一过程,也可能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以及环境遭到过度破坏。但是还是要说,对贵州来说,当下发展是第一位的,兼顾环保。现实的情况是,在基层政府工厂未引进几家,且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很难指望他们能将配套的环保设施能同步建成。
《21世纪》:地方财政尤其是县一级财政将在工业园建设初期面临巨大压力,在县县建设工业园的投资冲动下,一些工业园在耗尽了这些国家级贫困县的财力后,会不会沦为县城边上的半拉子工程?
刘庆和:数年后肯定会有部分园区出现空壳化,但是也会有一部分工业园区能做得起来,这是市场淘汰的过程,资源要素会往好的园区集聚。我个人并不赞同在每一个县都设立工业园,工业强省战略想法是好的,落后于操作。
《21世纪》:国发2号文对贵州的发展意义重大,作为文件起草小组的撰稿人,哪些具体政策值得我们关注?
刘庆和:一是中央财政对贵州的转移支付的力度加大,2011年贵州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大概增长了50%左右,国发2号文取消了中央公益性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也即是县及县以下财政不再负担这部分资金。
二是土地政策支持,国发2号文将贵州确定为全国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实施工业和城镇建设试点地区,说直白一些,过去因为环保等因素不让动的土地现在可以动了,用地的指标也会有所倾斜。另外国家还允许贵州通过土地整理提高耕地质量折抵耕地数量,不用占用一亩补一亩。
还有一项比较重要的是,产业政策上的支持,中央要对贵州减压和止血,可以在本地进行资源深加工的优先在本地核准,国家发改委在项目的批复上也会对贵州有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