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国土局有关负责人4月8日表示,从今年起,北京市首次将养老设施用地单独列项。按照“计划适度超前,有效引导预期”的原则,北京市结合区县和相关部门提供的项目梳理,在今年计划中单列养老设施用地供地计划100公顷。其中,纳入100公顷养老设施用地范围内的地块,主要分布在昌平、密云、通州、大兴、丰台、房山等区县。
不难发现,北京市明确提出“计划适度超前,有效引导预期”原则,正是意图弥补当前普遍困扰我国的人居环境建设缺乏长远规划,以及人口规模膨胀发展带来供应无法满足需求的客观短板,势必会逐步引导养老设施建设上轨道,并为提前到来的老龄化社会铺平道路。
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人,占总人口的14.3%;预计到2053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峰值4.87亿人,占总人口的34.8%。老龄化社会提前到来,已成不争事实。
然而,面对日益巨大的养老需求,相关养老设施建设速度、规模一直难改滞后局面。究其原因,除政府原本按照固定人口指标、民政部门申请等依据所建养老设施无法满足大规模养老需求外,业内人士还普遍认为,养老设施用地一直面临“无地可用”的尴尬局面,也是制约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一大瓶颈。
可见,北京市破冰养老设施用地供应,对其养老市场扩容可谓一大利好。然而,如何打破当前养老市场固有格局,形成更适应养老新形势的养老设施分布格局,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尝试。
据记者了解,北京市本次单列100公顷土地用于养老设施建设,虽然已经明确了一部分属政府投资的社会福利性质养老设施,将通过划拨方式提供;一部分属非政府投资的,利用国有土地建养老设施的,将通过招拍挂等方式出让,但在具体操作细节上并未明确。
实际上,早在2001年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土地划拨目录里,就已将老年人社会福利设施作为非营利性社会福利设施用地纳入了土地划拨目录。但时至今日,养老设施用地一直停留在“依照固定指标划拨”的机械式操作层面,北京亦是如此。因此,除原有划拨方式外,如何通过招拍挂方式科学、合理地向社会供应足够但不过多的养老设施用地,事关养老服务的全局发展。
值得强调的是,养老设施,作为满足老龄化社会养老需求的主要载体,必须确保其公益属性。正因如此,政府才一直坚持用划拨方式供地建设养老设施。但事实证明,针对日益巨大的养老需求,政府孤身已难妥善应对,而吸收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养老事业已成必然趋势。
然而,在此之前,社会资本早已瞄准了“养老地产”这块大蛋糕。但因为养老设施用地一直未获正名,导致其长期在地产市场打“擦边球”。目前,全国市场上在售、在建的养老地产项目,基本上都是建造于住宅用地或商业综合用地之上的,这使得全国各地的养老地产项目用地年限各异、土地性质相左,甚至出现以“养老地产”之名行“销售高价住宅”之实的情况。
这亟须政府部门尽快拿出解决方案,杜绝类似事件发生。一直以来,对于想要投身养老设施建设的地产商而言,用什么样的成本和方式拿地一直是影响其是否愿意投资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设置一种可被市场认可和接受的供地方式,是摆在政府部门面前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
早在北京市国土局正式表态单列养老设施用地供地计划之前,养老设施用地已经先行有了实际供应。而从实际操作方式来看,对北京市未来在养老设施供地的具体操作方式也可探一二。
2月4日,中投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4.62亿元,中标密云县一宗包含养老功能的居住用地,面积为519965平方米,土地使用年限是50年,楼面价为每平方米888.5元。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一位内部人士表示,由于招拍挂制度中“挂牌”、“拍卖”容易推高地价,目前采取的形式是“招标”,以稳住地价。
由此可见,为顺应养老需求,政府所作尝试和努力的确在不断进行。在记者看来,北京市对养老设施用地供应破冰,完全可被全国广泛借鉴。政府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把“养老用地”作为单独类别,同时在土地价格、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继而通过招标等可用手段压低供地价格,降低开发成本,在真正缓解养老设施用地不足问题的同时,可以公益之名满足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巨大养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