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的4月份CPI同比涨幅,比上月小幅反弹0.3个百分点。今年以来,除了春节所在的2月份之外,CPI一直运行在2%平台上。
无论与3.5%的年度调控目标相比,还是与多年来的实际情况相比,2%平台上的CPI涨幅都是比较温和的。然而,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仍提出要“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CPI涨幅温和为何仍要控通胀?
“物价不是当前经济运行最突出的矛盾。但货币存量较大,房地产调控处于胶着期,主要发达国家还在搞量化宽松政策,当前通胀压力并没有减缓,不能掉以轻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从当前我国CPI的构成权重看,农产品价格往往左右CPI走向。在猪肉、鸡肉价格继续明显回落的情况下,4月份CPI同比涨幅的小幅反弹来自何方?
“鲜菜价格上涨较多是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原因。”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分析指出,4月份鲜菜价格环比上涨11.2%,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36个百分点,而当月CPI环比总涨幅是0.2%。统计局监测显示,每公斤西红柿的平均售价从3月下旬的6.26元上涨到4月下旬的6.99元。
余秋梅解释说,据气象资料,今年4月份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0.4摄氏度,平均降水量偏少17.9%,鲜菜的正常生产供应受到影响,导致价格上涨。
从具体农产品价格回到宏观层面,中国经济增速今年以来总体走稳、小幅回落的运行态势,更使得CPI在短期内缺乏明显上涨的宏观经济支撑。
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7%,增速比上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4月份,宏观经济重要先行指标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比上月也回落了0.3个百分点。从与经济走势关联更为紧密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看,4月份PPI同比下降2.6%,降幅比上月加深0.7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在7%到8%的新的合理区间平稳运行,但经济内生动力还是有些偏弱。这种宏观经济大背景,决定了CPI比较温和,短期内难以出现大幅上涨的局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认为。
然而,CPI虽然是衡量通胀形势的标杆性指标,但并不能涵盖一切。温和的CPI涨幅,并不一定意味着通胀压力比较小。当前房地产价格并不直接体现在CPI中,庞大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并没有全部涌入居民消费市场,主要发达国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仍没有明确的退出期限,中国面临的通胀压力并不像CPI显现的那样温和。
当前M2与GDP之比已接近190%。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说,一方面现在资金流向与传统流向不太一样,更多在金融和资本领域“打转”,而且金融危机期间货币流动速度放慢,不应过度炒作M2;另一方面一旦经济持续回升、信心回归,流动性会快速转换成购买力,推动CPI持续上扬,要保持高度警惕。此外,人民币持续升值,热钱可能会进一步流入中国,也会进一步加大流动性。
“短期内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流动性很难转变为购买力,通胀不是主要问题,但从中长期看通胀问题值得警惕。”刘元春说。
通胀压力不仅来自货币和资产领域。猪肉价格越是持续下降,离“猪周期”的上升拐点就越近;鸡肉价格受到H7N9禽流感影响也在下跌,蕴含着未来供应量减少、价格明显上扬的风险;尽管在清理整顿地方投融资平台,但地方政府换届后的投资冲动通常比较强烈,也潜藏着投资反弹推高物价的风险。
“当前‘稳增长’政策一定要注意以‘稳’为重心,防止为了拉高增速出台扩张性政策,否则物价就会出现反复。相信只要措施得当,全年物价调控目标应当可以实现。”张立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