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反常”回落的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后,9日发布的中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再度低于市场预期。实体经济“疲软”信号的接连释放,让“降息”再度为市场所热议。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等专家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消费未与广义货币(M2)同步快速增长的情形,意味着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提振将不会像以往那样“有力”。
赵锡军指出,官方日前已决定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未来,让微观经济主体有更大的自主权进行探索、创新和突破将成为中国保持经济增长动力的关键所在。
中国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6%,创近6个月新低。
过去14个月,中国PPI一直维持“负增长”态势。虽然从2012年9月起,PPI降幅曾连续4个月收窄,但2013年前4个月,中国PPI降幅再度呈现出逐月扩大态势。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立坚指出,美日货币宽松使得外汇占款增加、人民币升值,导致企业实际资金成本和竞争力恶化;楼市调控和光伏等行业产能过剩导致企业投资意愿不足是PPI下行的两大原因。有基于此,中国降息窗口已经打开。
经济学家范剑平也认为降幅超出预期的PPI数据“严重打击二季度经济增长反弹的希望”。他表示,PPI反映实体经济衰弱,需要降息支持,国外也是降息居多,但他同时强调,CPI(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在经济不景气背景下仍然涨2.4%,没法降息。
统计局9日发布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CPI同比涨2.4%,较上月放大0.3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上涨5.9%,是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原因。
“蔬菜价格的上涨难以持续,但禽肉价格未来有反弹风险”,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告诉中新社记者,随着天气逐渐转暖,蔬菜的供应将会增加。但今年由于禽流感的缘故,一些地区扑杀了大量家禽,这或对下半年的供应造成影响。
楼市调控也是制约“降息”的因素之一。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目前中国房市交易已明显萎缩,房价将趋稳。如若降息,则将改变已有趋势。而且,央行已重启央票回收,降息作用与之相反。
除了存在推高物价、房价的风险,降息本身的效果也被一些专家看低。赵锡军指出,过去几个月,消费、投资不仅没和快速增长的M2保持同步,还出现回落。这说明大量资金滞留在银行或房地产领域。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通过降息等手段进一步增加流动性,也不一定就会有更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赵锡军指出,中国经济走出低迷关键需要通过改革,为微观经济主体进行创新,寻找更有效的资源使用方式、更高效的生产方式、更加具有潜力的市场和更多适合消费者的产品创造环境。
李雪松也指出,中国宏观调控当下的着力点应放在“稳增长”上,而稳住增长的关键在于继续加大改革力度。
中国总理李克强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今年将在行政体制、财税、金融、投融资、价格、民生、统筹城乡、农业农村、科技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改革力度。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表示,这一举措彰显了政府改革的决心和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