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声《新闻纵横》今日关注,近日,广东江门的多位药店店主通过央广新闻热线400—800—0088向记者反映,从去年10月份开始,当地要求很多行业的个体工商户变更升级为企业,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变更,是自愿选择还是强制要求,个体户变更升级后又将有何变化?
广东的民营经济发达,个体户也多,李先生正是看好这样的大环境,2006年从江西到广东江门开药店。去年10月份,工商局上门通知,药店得升级成企业。
李先生:只是将现有的所有的证照,包括经营许可证,税务登记证,名称上做个改变,其他的不用变,比如经营范围、许可范围都不用变。
这一升级,其实变化很多,首当其冲就是费用增加了。采访过程中,药店店主们一直在算账。一个药店七八十平米,一个月的营业额最多两三万块钱,如果是个体户,营业额在两万块钱以下,免征国税,地税也可减免,变成企业,税就得实报实收,还得专门请会计做账。
李先生:国税牵头,国税和地税部门就要求变更后的药店,要请专人做账,就是会计,每个月的费用是500块钱,每个月交的税是实报实收,每个月报一次,按3%的比例,变更后的药店每个月增加的费用在1200元以上。
起初大家都是观望状态,工商年审的日子陆续到期,终于扛不住了。宋先生(化名)的变更升级手续从去年冬天办到了今年春天,中间有过动摇,去工商局一打听,转型升级非办不可,否则年审可能通过不了。于是,他加快进程,从到工商所换营业执照办起,到重刻公章,终于到了补交税费的环节。
宋老板:就补税。大概国税补了2900,地税补了三四百块钱。
邹老板算是个特例,他找到了变通的办法,自己药店的会计有门路,帮忙过了年审,今年就不打算再转型升级。
邹老板:他就帮我过了今年的年审,下一年他就不管了。
记者:会计帮你办,收钱吗?
邹老板:收点辛苦费。
记者跟随个体户到江门市蓬江区北街工商所咨询,工作人员拿出市政府《关于促进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文件明确,转型要主体自愿。实际情况却是不少行业必须得转。除了文件中印刷字体提到的典当、报废汽车回收等十多个行业外,还有手写体的废品回收站、酒吧、按摩等行业也得升级成企业,否则就得变更经营范围。
工作人员:市政府要求所有药店必须升级,这是规定,法律规定,升级后要改成私营企业或者是有限公司。
店主:大约要多少费用,把这些证照搞好?
工作人员:费用大概是2000块钱左右吧。
江门市工商局并未接受正式采访,不过办公室小陈解释,市里这么做有积极的意义。
小陈:对一个地方的经济来说,它促进经济发展,转为一个企业,地方的经济发展、财政收入,税收方面都有促进作用。另外,个体户都是个人经营,转成企业之后,他就按照《公司法》来经营,内部管理制度、用工制度各方面都会完善些。
实际上,这两年,张罗着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成企业的,并非只有江门,甚至不仅在广东。截至去年年底,北京企业数量首次超过个体工商户数量;在浙江,未来三年也将会有近8万家个体户转型升级为企业。转型升级的背后有哪些意义?转型的时机又是否已经成熟?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收系主任林江解释,个体户虽然灵活,却很难做大做强,转型成企业,确实增加了一些成本,却对未来发展有利。比如东莞,个体户也在转型成企业,办法却比江门更温和,江门的动机没错,强制转型后,企业可能会不太适应。
林江:从地方政府来说,它总是希望,第一税收的收入,如果你这个企业老是属于小规模纳税人,他收不到税,显然这种状况不理想。第二,地方政府也希望多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一些企业。法律上并没有说强制升级,你可以选择做一般纳税人,也可以有权选择做小规模纳税人,作为地方政府,它可以鼓励、引导你,但不能强迫的,企业愿不愿意转,最终决定权在企业,要尊重市场的选择。
林江说,广东民营经济发达,个体户转型升级自然走在前面,他认为,可以和广东比肩的还有浙江。以衢州为例,三年时间,个体户的占比要下降4个百分点。不过,在网上搜索,像甘肃等欠发达地区也在极力推进个体户转型成企业。林江以四川为例这样解释:
林江:四川可能民营经济没那么发达,他的个体工商户在数量上并不多,转型升级的迫切性没有广东那么大,四川是欠发达地区,虽说也有不少个体工商户,这些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的难度会更大一些。
在林江看来,个体户转型升级成企业是条单行线,不可逆转,政府在决策上一定要谨慎。具体方法上,除了在转型过程中有政策、开绿灯外,后续工作也得跟上。
林江:首先就是要盘点这个城市、这个县到底有多少个体工商户有意愿要转型;第二,就是这些企业要转型以后,那么我们要解决他下一个问题就是,他们做什么,要站在企业角度,就是地方政府能为企业做什么,尤其是企业管理问题、人才问题,都可能比较缺乏,能不能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