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财经要闻 >> 国内 >> 浏览文章

地方债审计审什么? 如何审?

2013-8-2 7:25:42东方财富 【字体:

  8月1日,按国家审计署统一部署,审计系统参与人员最多、审计范围最大的地方债审计正式拉开帷幕。

  窥一斑而见全豹。8月1日上午,记者以非职业身份现场参加了某省地方债审计人员进场仪式。仪式简单明了。双方领导简单介绍,随之审计方带队组长直接提出具体要求,被审计市财政局长与相关单位负责人一一记录并现场回答,10分种左右,因涉及到具体审计事项,记者被要求出场。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地方债讨论铺天盖地。记者从进场仪式、双方交流态度以及此前地方审计人员介绍看,此次审计并非如外界猜测般“如狼似虎”。双方的关注点是:全面、客观、真实的债务情况。

  如何审?见账、见人、见物,逐笔、逐项

  哪些算地方债?

  按照进场审计人员介绍和要求,此次审计的范围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二是地方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三是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他相关债务。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是指由政府或政府部门等举借并以财政资金偿还的债务;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为债务人提供担保的债务,由非财政资金偿还,地方政府不承担直接偿债责任,但当债务人出现偿债困难时,地方政府需要承担连带责任,这类债务属于地方政府的“或有债务”;其他相关债务是指由企事业等单位自行举借用于公益性项目,以单位或项目自身收益偿还的债务,地方政府既未提供担保,也不负有偿还责任,但当债务人出现偿债困难时,政府可能需要给予一定救助。

  从现场双方的介绍中记者还了解到,此次全国性政府债务审计范围是中央、省、市、县、乡政府截至2012年底和2013年6月底的政府性债务情况。政府性债务审计按照“摸清底数,反映问题,揭示风险,提出建议”的总体思路,按照“见人、见账、见物,逐笔、逐项”的原则对各级政府性债务进行审核。

  性质上,本轮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与2011年一样属于国务院委托的专项审计,不同于每年进行的例行审计。为保证审计质量,审计署18个特派办将审计18个重点省本级及省会城市,其他省本级及省会城市实行交叉审计,省级审计由本省审计机关统一组成审计组,采取上审下、交叉审的方式,对除省会城市本级以外的市、县、乡进行审计。

  按地方审计人员介绍,该省审计系统人员约3000多人,统筹之后,此次审计全省人员缺口约800人左右,这些人员已经从内审协会抽调,这些人员均有注册会计师证或相关资格。因为涉及政府债务,不会将审计交给社会的会计或审计事务所。在全国,保守估计,直接参与审计人员10万人以上。

  审什么?底数、投向、风险、案件

  由于国家审计署要求各级审计部门从8月1日起全部进点审计,并于20日前将本部门政府性债务情况报审计署,10月中旬前向国务院提交审计报告。这意味着,在时间上,留给一线审计人员最多只有40天。

  在40天时间内,审计人员重点审计4个方面:一是政府性债务管理取得的成效;二是各级政府性债务的规模、结构及变化情况;三是政府性债务风险变化情况;四是政府性债务举借、管理和资金使用情况。这么短时间内,能否完成如此大量的审计?据介绍,除开展人工检查和校验外,审计系统上线了金审系统,一系列软件已经下发,重点对数据填报的规范性、真实性、完整性进行程序化和自动化检验。

  对此次审计,审计署要求是“底数、投向、风险、案件”,也就是“摸清规模、分清类型、分析结构、揭示问题、查找原因、提出建议”。一位市级审计人员告诉记者,经济较好的地方和较穷的地方不太担心,好的地方相对较为规范,穷的地方举不起太多的债,“最担心的是不上不下的地方,想发展钱不够,可能会蛮干。”

  能不能达到审计目标,审计人员表示谨慎,因为审计结果的全面、客观、真实取决于两个方面,审计能力和被审计地方政府的觉悟,最主要的是地方政府重视程度和观念以及地方财政部门配合程度。

  鉴于此前对审计真实性怀疑以及审计屡审屡陷尴尬境地,一位地方审计人员认为,被多方质疑的数据准确度,在此次审计中能否有所突破现在还不能评价。一方面需要审计对现有债务的性质做出准确客观评价,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进而提出防范地方政府债务产生的系统性风险,推进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另一方面也是最终解决办法,需要财政体制机制自我改革。

(责任编辑:DF111)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