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的“年中定调”会议,对下半年中国经济做出“仍将保持总体平稳发展态势”的重要判断,这也将成为中国今年经济政策布局的指针所向。
中国经济正站在今年一个关键的时间点上。但在“各种复杂困难局面”当前,在“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警醒下,这样的定调,也意味着中国为实现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的重要目标,必须计有所出、行有所为。
如何激发实体经济活力、如何寻找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社会政策托底,话音之外,中国改革新局已有所酝酿。
在这次会议中,中国的决策者向自身、也向各政策制定部门提出“积极有为”的要求。因此,稳定预期的“定调”相信将很快落实为推进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的具体政策。
作为中国重要的政策制定和执行部门负责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31日通过官方媒体进一步透露了中国即将“有所为”的一些具体措施。
其中他明确,下半年,中国将采取多方面措施,稳定外需的同时积极扩大内需,释放有效需求。同时,推动居民消费升级,促进信息消费和信用消费,鼓励发展社会养老服务,还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医疗健康等服务消费,鼓励社会资本举办特色医疗、教育培训机构等。
此外,国家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也将一一落实。8月1日,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的优惠政策将开始实施,而鼓励优势企业加快兼并重组的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的措施也在研究之中。徐绍史表示,中国还将进一步落实促进民间投资政策措施,及时完善细化政策,并拓宽企业融资途径。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中国要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政策上不需要做大的方向性调整,但具体政策需要有所微调,才能更好实现预期的全年经济增长目标。
诸建芳认为,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给出了一些比较明确的改革信号。今年内,中国大体会从三个领域重点推进改革:一是财政和税收领域,通过结构性减税、清理不合理收费,为企业减负;二是资源税、环境价格领域的改革;三是行政放权,简化审批。
他表示,从数据上看,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处于逐季放缓的状态中,二季度GDP增速回落至7.5%,已经接近今年预定目标的下限,因此必须要有所调整、推进改革,才能“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31日谈及中国经济走势时认为,当前中国工业企业产能过剩问题依然严峻,国内消费需求基本平稳、未见向上拐点,外部需求弱势趋稳、出口提振有较大难度,这些都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连平认为,如果与基建、民生相关的投资能带动经济企稳预期并惠利中小企业,那下半年中国工业企业可能略有改善,以此带动经济的平稳增长。
在中央政治局这次“年中定调”会议中,如何“积极释放有效需求,推动居民消费升级”再次成为各方关注重点。连平表示,下半年中国消费增长面临三方面有利因素:一是政府整治“三公消费”对消费的下拉作用减弱,消费刚性明显;二是今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交易比较活跃,将带动下半年住房相关的家电、家具与建筑装潢材料等的消费增长;第三是下半年政府可能出台一些促进消费的政策,包括促进信息消费、光伏消费等。
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则对记者表示,可以预期,下半年中国出台的政策将继续将稳增长、调结构和惠民生三者紧密结合,如进一步部署加快棚户区改造、扩大信息消费等,都将成为今年“稳增长”的重要措施。姚景源认为,稳增长和调结构两者如同内外科手术:调结构是“外科”,要减少“疼痛”;而稳增长是“内科”,需稳妥踏实。正确处理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是中国当前改革的关键。
(责任编辑:DF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