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被社会各界寄予厚望。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期盼着通过全面彻底的改革,在经济、政治、社会领域取得关键性突破。
关键突破必定伴随重大利益格局的调整。人人都希望改革,但每个人对改革的目标诉求却不尽相同,有时甚至是矛盾的。譬如,简政放权与维护旧有行政管理利益的冲突;多数人希望养老并轨与一部分人希望维持养老特权的冲突等。
在万众一心盼改革的大环境下,实际隐含的是各阶层、各领域、各地区丰富多彩甚至彼此矛盾的改革诉求。这正是改革如同“啃硬骨头”的原因。因而,要有效协调各方面矛盾,集合最大公约数,形成改革的共识和合力,改革者必须有大视野、大胸怀、大魄力。
习近平总书记7月份在湖北考察改革发展工作时指出,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这五大关系是全面推进改革的基本原则。在这一原则下,即将出台的改革总体方案,一定是兼顾了现实和可能、当前和长远、一部分人和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关系。改革会积极稳妥,但不会皆大欢喜。
所以,当改革方案最终出台时,一些人可能发现,我所期望的改革并没有涉及,我期盼的“关键性突破”只是一些原则性的表述,既算不上大刀阔斧,也难说“拨乱反正”,失望情绪油然而生。
这时候很考验国民素质。必须明白,改革既能给我们带来一些东西,也会使我们失去一些东西;对一部分人有利,对另一部分人可能不利。如果每个人只坚持要求推进对自己有利的改革,而拒绝承担改革的代价,则社会必将陷入内耗,改革也无法推行。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欧美社会各界强力阻击对自己不利的改革,导致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停滞,就是惨痛的教训。
我们对改革要抱有两个坚信:坚信改革对整体有利,并最终惠及每个人;坚信对长远有利。有了这两个坚信,就能最大程度集合起改革的共识和正能量,顺利推进改革。
以各界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养老并轨为例。对广大公众来说,要求养老金政策人人平等,天经地义,无可厚非;但也要冷静地看到,并轨的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利益集团还比较强大,博弈还不够充分,在此情况下提出“要并轨”的目标就是进步,公众对并轨的步骤和办法要保持必要的耐心。
对享受养老“超国民待遇”的一部分人来说,要深刻体察广大公众要求平等的愿望,全面估量养老并轨对社会稳定和调动广大公众经济发展积极性,进而促进全体国民福利的重要意义,愿意对自己既有的超额利益做出某种程度的“让渡”,做改革促进派,而不是相反。
改革如疏通交通,愿意各让一步,道路才会通畅。中国人应该有这个智慧。
(责任编辑:DF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