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开始,经济已经出现企稳迹象。
昨日(6月23日),汇丰银行公布数据,6月中国制造业PMI预览值出现回暖,较上月预览值上升0.5个百分点至49.6%,较5月终值49.2%回升0.4个百分点。这个最新数据,达到三个月以来最高水平。
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评论说,内外需均有好转,价格指数略有稳固,企业也开始有补库存行为。总体来看,数据反映经济环比降幅有所收窄,但仍位于荣枯线下方。
渣打银行分析师丁爽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经济增长正初步显露企稳迹象。货币政策传导至实体经济通常需6~9个月的时间,预计自2014年底以来的货币政策放松或将在今年下半年推动经济温和复苏。同时,伴随经济已经出现企稳迹象,降息的概率正在变小。
产出指数下行趋势结束
在新出炉的数据中,需求与产出两端都显示出经济的良好韧性。
其中,产出指数从五月的49.3攀升到50.0,创二个月新高。新订单分项指数初值升到50.3,为四个月来首度扩张。
光大证券报告称,汇丰PMI产出指数在6月结束年初以来的下行趋势,环比回升0.7个百分点,至50.0%。汇丰PMI产出指数回升与官方PMI生产指数企稳一致,显示房地产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企稳回升带动生产面出现企稳。
该机构还认为,新订单指数回暖是内外需同时拉动结果。随着美元指数在近期走弱,人民币有效汇率升值压力减缓,出口下行压力将一定程度减轻。同时,美国在经历1季度经济低速增长之后,二季度经济复苏势头加强,带动外需出现企稳。
在北大教授曹和平看来,随着稳增长政策持续发挥效应,当前中国经济回升势头应该会延续下去,6月份数据回暖应该比5月更明显。“在国外经济达到预期、房地产投资企稳的情况下,预计三季度中国经济将出现企稳复苏,全年有望达到7%左右的增长目标。”
但在综合数据的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持续裁员,6月就业分项指标创出六年多以来的最大跌幅。
屈宏斌说,就业指数继续恶化,反映经济仍承受下行压力。本次读数反映经济环比降幅有所收窄,但仍位于荣枯线下方。预期未来宽松加码以巩固经济复苏势头。
稳增长政策力度还需加大
目前,经济学家们还是普遍认为信贷传导不畅正成为宏观层面的“顽疾”。
中国农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说,中国经济是一个持续放缓的态势,大家都不希望出现所谓的硬着陆,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着眼于三大类的投资: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大力度;房地产逐渐趋稳;制造业维持在低速增长。他说,我们现在进一步加大新兴行业的投资,特别是信贷支持的力度,总体来讲,中国经济有望实现稳步放缓的态势,政策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
然而,澳新银行驻上海经济学家周浩表示,当前的实际利率为两位数—11%或12%。这是阻碍经济发展的一大重要问题。央行可以将名义利率降至0,但实际利率依旧为5%,而实体企业利润率大约只有3%至4%。
光大证券称,年初以来持续降准降息并未带动信贷投放显著回升,新增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延续同比收缩态势。宽松政策下大量流动性堆积在金融市场,形成流动性“堰塞湖”,银行间利率持续低位波动,金融体系流动性泛滥与实体经济融资难并存。
丁爽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降息对降低融资成本的效果正在减弱。有证据显示降息后银行业似乎不乐于降低存款利率,以便享受拓宽后的利率上浮区间。鉴于融资成本偏向刚性,预计银行业下调贷款利率的空间不大。
下半年PPI通缩或将缓和
几乎没有经济学家认为,在前期稳增长政策大量投放后,经济可以在下半年自然而然回到一个良好运行的轨道。
向松祚的说法最具代表性,“回暖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或者采取一些更加有力的措施。今年上半年,我们整体的经济偏弱,下行的压力仍然非常巨大。”
最应着力解决的依然是资金和实体经济的匹配问题。上周央行停止续作到期的6700亿MLF,显示央行已注意到向银行间市场注入流动性无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渣打观点认为,鉴于资本持续外流,预计2015年底前央行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共计1个百分点,以补偿流动性的减少。央行或将利用其它贷款工具增加货币基数并引导信贷流向重点发展领域,并指导长期利率逐步回调。
丁爽的观点认为,伴随经济出现企稳迹象,降息的概率正在变小。“核心通胀一直较为平稳,表明通缩风险较小。货币政策对食品和能源价格波动的反应不应过于激烈。2015年中期CPI和PPI通胀或将达到低谷,预计下半年将开始回升。”
针对工业通缩局面,渣打也认为情况必会有所改变:预计下半年PPI通缩或将缓和。生产价格月环比下滑趋于放缓,包括有色金属、化学制品和橡胶等价格月环比出现显著增加,预计到12月PPI通缩将会缓和,同比降幅会由5月的4.6%降至2%左右。
(责任编辑:DF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