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新区是疏解中心城区人口与产业的重要区域,是未来北京发展的重点区域。然而这些区县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公共服务供给明显不足,仍未对中心城区的人口疏解形成显著的吸引作用,反而是成为了这些区域的居民更具有向中心城区迁移的动力。
“有必要将更多的市直机关东移通州,以提升通州”副中心“公共服务整体水平,缓解中心城市人口聚集压力。”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所长施昌奎在6月23日的《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14-2015》(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上说。
《报告》通过对北京区县公共服务绩效综合评价研究后得出上述结论。报告表明,目前,北京公共服务不均衡状况依然严重,城市发展新区仍是全市公共服务的“短板”,很难对中心城区的人口疏解形成显著的吸引作用。
课题组通过对北京市各区县的公共服务绩效进行了综合比较与排名,其评估结果显示,在北京16个区县中,通州区公共服务综合排名垫底。
建议将更多市直机关东移通州
目前,北京被划分为由东城区、西城区为主的首都功能核心区,以朝阳区、海淀区在内的城市功能拓展区,以及包括通州等在内的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等四个功能区。
但根据课题组的研究发现,核心区存在人口密度过大、基础设施承载压力大、城市病问题难以遏制等难题。以不同区域的常住人口密度数据为例,2013年北京常住人口密度均值为1289人/平方公里,其中首都功能核心区常住人口密度最高,达到了23942人/平方公里,将近平均值的18倍;其后排名分别是城市功能拓展区(8090)、城市发展新区(1067)、生态涵养发展区(217).
“西城区、东城区应该是人口膨胀最为严重的区域,应该重点分析西城区、东城区以及城市功能拓展区吸引更多人集聚的内外部原因。”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调查研究中心副主任陆小成分析称,上述区域人口高度集中的原因就在于,这些区域是中央部委及其所属机构和事业单位集聚区,也是央企、国企、银行总部、国际组织机构、各类公司、写字楼、商场等高度集聚区,还是中国最为著名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三甲医院等所集聚的区域。
他表示,这些机构承担了首都的行政功能、经济功能、教育功能、文化功能、医疗功能等众多功能区域,也是中国各类资源最为高端、最为密集的区域。
而在诸多专家看来,包含通州在内的城市发展新区是在北京区域内调度优化资源的一个不错选择。
“城市发展新区是疏解中心城区人口与产业的重要区域,是未来北京发展的重点区域。”
课题组认为,然而这些区县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公共服务供给明显不足,甚至还不能满足该区域居民的自身需求,更不足以满足其功能定位的要求,仍未对中心城区的人口疏解形成显著的吸引作用,反而是成为了这些区域的居民更具有向中心城区迁移的动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这一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建议将更多的市直机关东移通州。”课题组如是建议。
日前,通州区也已传达完毕《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内容,据媒体报道,此次会议上,通州州区委书记杨斌称,目前通州副中心建设已全面启动。
通州公共服务绩效待改善
事实上,对于目标是副中心的通州来说,公共服务已经成为其发展中的短板。
“北京区县公共服务绩效综合评价研究”课题组采用的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包括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六部分35个分项,占比权重分别是:0.2573、0.1819、0.1621、0.0694、0.2292、0.1001.
“整体上,六个维度都剔除了反应公共服务投入水平的财政相关指标,如各类财政支出比重。”课题组所用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主要来自2014年发布的《北京区域统计年鉴》,其数据反映了北京市各区县2013年的公共服务水平。
评价结果显示,北京市各区县公共服务排在前六的区县分别是西城区(0.7301)、东城区(0.7221)、延庆县(0.6881)、平谷区(0.6546)、怀柔区(0.6423)和门头沟区(0.6418),排在中间五位的区县分别是朝阳区(0.6122)、密云县(0.6060)、海淀区(0.5785)、顺义区(0.5677)和石景山区(0.5619)。排在最后五位的是昌平区(0.5312)、丰台区(0.5185)、房山区(0.5069)、大兴区(0.5005)和通州区(0.4742).
课题组分析说,从排名来看,核心区和生态涵养区综合得分靠前,特别是生态涵养区有四个区县进入前六名,说明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城市发展新区由于集中了众多人口和产业而显得公共服务发展不足,成为全市公共服务的“短板”。
课题组研究发现,在诸如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指标上,各区县间差距较大。以文化教育指标中的人均公共图书馆总藏数为例,海淀区凭借国家图书馆的优势,以数倍于其他区县的水平遥遥领先,人均总藏数最少的仍是昌平区、通州区和丰台区,其人均总藏数仍不到0.5册。
(责任编辑:DF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