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北京市政府东迁的传闻,让通州再次成为焦点。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向通州区政府求证,得到的回复却是“并未接到通知”。然而,不论北京市政府是否迁入通州,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背景下,这个北京唯一与河北 、天津同时接壤的区域都占尽了地利。
昨日(6月18日),继北京市委开会之后,通州区也传达完毕《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内容。该通讯社还援引参会人士消息称,通州副中心已确定要承担“历史性任务”,当前急务是扎实抓好潞城镇等地的棚户区改造等。
此前几天,《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通州区潞城镇采访发现,该地部分村镇已开始登记“农转非”,搬迁工作组也即将入驻。
通州未来并非“只进不出”
早在2012年,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就提出要将通州打造为城市副中心。
2014年4月,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赴通州调研时提出:“通州是城市的副中心,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属于桥头堡的位置,要集成优势,以饱满的热情,推动新城建设,完善城市副中心功能。”当年,《北京城市副中心行动计划》完成初稿编制。
今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城市副中心建设,完成通州核心启动区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推进北京环球主题公园等重点项目,抓好国家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
去年7月,《北京晨报》曾援引通州区投资促进局负责人的话称,“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功能完备的城市副中心。所谓的功能完备,不但要有城市副中心的城市业态,还要有配套的教育、医疗、产业业态。”
此外,通州区委书记杨斌本月明确表示,通州副中心建设已全面启动。
据了解,北京市政府给通州未来的产业定位是:坚持总部经济路线,着力引入汽车零部件、精密设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和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培育环保新能源 、生物医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形成“以高端制造业为重点支柱、现代服务业为有力支撑、新兴产业为战略引擎”的产业发展格局。
杨斌还曾表示,“一核五区”的框架已经形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市政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为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十分坚实的基础。
目前关于通州未来的猜想众多,但可以肯定的是,通州正在谋划的是一场加减法变革,而并不是一味的吸纳。
通州承担着疏解中心城人口的使命。通州区区长岳鹏年初曾对媒体表示,在承接和疏解人口方面要做好平衡,一方面要承接中心城的人口,另一方面也不能“只进不出”。
至于如何使人口增长平衡?岳鹏则表示,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社会治理等手段,实现人口置换。
交通建设投资将加大
地处京畿之地,通州一直在谋求最适合自己的定位。前述媒体的报道并未揭示出通州在京津冀大规划中的具体位置。
而媒体则援引前述参会人士的消息称,“规划纲要具体内容和通州的具体任务,仍要等待统一的”权威发布“,通州当前的急务包括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水系治理、市容环境提升、中低产业调整等,而且要以城镇化和农村集体土地改革试点为抓手。”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通州无疑将会是获利者。民生证券宏观分析师管清友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地理区位上看,通州是北京唯一与天津、河北都接壤的行政区,区位优势也日渐显现,可以说是京津冀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
今年的通州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展望说,首都“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全面实施正大幅加快北京转方式调结构和功能疏解的步伐,对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将进一步扩大。
国泰君安宏观分析师任泽平在一份研报中表示,未来的通州一方面将承接北京市主城区的功能和产业进驻,并发展未来规划的高端制造和现代服务业;另一方面又向周边的河北廊坊和天津武清转移目前有但未来不会重点发展的产业。这将是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4年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把交通一体化作为先行领域”。目前,国家部委、省市政府以及各省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正在形成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机制。
通州的先发优势则十分明显,其辖区内已经拥有密度较高的公路路网、轨道交通以及重要的铁路大动脉。截止2014年底,通州已经初步形成“九横十纵”的对外联络通道,包含京通快速路和广渠路2条快速路,京哈高速、京沈高速、京津高速、六环路、京秦高速、密涿高速共6条高速公路。
管清友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和战略加速推进,通州交通建设的投资将进一步加大。目前,通州已编制完成2015年~2021年市政基础设施初步建设计划。这涉及环球影城的项目,包括建设7号线东延、改造通马路与京哈高速立交、新建九棵树中路与京哈高速立交、新建颐瑞南路与东六环立交等多个重大项目。
(责任编辑:DF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