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木葱茏、生机勃发的仲夏时节,五大国家战略叠加效应正在加快释放的天津,“深改加双创的国内最具成长竞争力的城市之一”无疑成为了招商引资的重要砝码。
今年前5月,天津共引进国内招商引资项目942个,到位资金1770.96亿元,同比增长14.35%。京津冀协同发展脚步加快从京津冀今年前五月的投资招商互动上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来:天津引进首都企业投资项目187个,资金实际到位额587.45亿元同比增幅10.57%,北京已成为天津最大的内资来源地,占天津国内招商引资比重超过33%。引进河北企业投资到位额186.77亿元,占比11%。
“通过优化引资结构、扩大招商成果、提高引资效能、加快产业聚集,承接载体不断完善为企业家投资发展创造了优良环境,加上双城联动态势更为企业家深度参与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天津市合作交流办党组书记、主任张建国日前在“京商天津行”活动中信心十足地表示,首都企业投资天津正当其时。
5月,中国社科院发布了《2015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天津位列最具经济综合竞争力第六位。6月中旬,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了“2015中国城市分类优势排行榜”研究报告,天津获评最具成长竞争力省市。天津之所以受到社会各方瞩目,张建国认为主要是五大国家战略叠加效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驱动战略三大因素加快推进和释放共促形成。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赋予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京津冀协同发展、自贸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带一路’建设”五大国家战略,天津抢抓机遇,合力打造经济和城市两个升级版,多重战略叠加效应加快释放。仅从自贸试验区看,今年以来,3个片区新登记市场主体5500户,同比增长104.38%;注册资本金1269亿元,同比增长235%,预计2017年GDP合计将达到27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作为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天津推进简政放权,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环节,在“十个一”的基础上,天津在全国第一个出台了《关于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6月,又出台了《关于在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建设创新创业特区的决定》,提出要突出自贸试验区的体制特色、突出国家自创区的政策特色、突出“企业动嘴、政府跑腿”的服务特色。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天津市财政拿出60亿元资金,建立“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对向中小微企业发放首笔贷款和信用贷款形成的坏账损失给予50%的补偿。天津自主创新示范区采取“互联网++政府服务”的新模式,在全国首家推出“创新创业通票”制度,企业在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业将获得全程的免费服务,实现“一张通票管创业”。
“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充分释放改革红利,也进一步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张建国表示。
今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对京津冀做出了新的功能定位。“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作为天津定位的新表述,规划纲要的出台为企业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们投资的生产基地落户在天津,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市场前景下,由于天津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加上港口优势,我们可以通过天津将产品辐射到周边地区,同时还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北新建材北方公司总经理董占波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同样已经在天津投资的亨特道格拉斯窗饰产品(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嘉博对于天津的区位发展更加看好,他表示,他们生产销售的都是中高端的绿色环保产品,近几年主要投资在长三角地区,随着京津冀战略的提出,天津的发展脚步不断提速,利好政策不断释放,今年的战略就是放眼京津冀,在落户天津于家堡金融区的同时,希望可以带动公司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
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双城记的要求以来,京津合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近两年来,京津交流互动频繁,两地政府相继签署了一系列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多层次、宽领域协作关系,在基础设施建设、大气污染防治、产业创新发展、通关一体化等领域实施了一批重点合作项目。疏解和承接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对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先导作用。结合功能定位,天津重点承接总部、金融、科研、教育、医疗等八类非首都功能,这让两地企业投资日趋活跃。
同时,天津相关部门组成团队赴河北省石家庄市、保定市、廊坊市的三场自贸区路演活动,组织周密,场场爆满,河北省金融、商贸等企业负责人1000多人参会,河北英利集团、河北钢铁集团、河北制药集团、兴业银行石家庄分行等一批知名企业已在天津自贸区注册公司。
围绕加强津冀产业合作,与河北省签署了《共同打造冀津(涉县天铁)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协议》,现已有32个新兴产业项目签约落地,产业布局呈现链状发展、规模发展雏形,园区建设开局良好。天津港集团与河北港口集团共同出资组建了渤海津冀港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道路运输、仓储配送等综合服务型项目,参与区域内新建码头等项目建设,逐步发展成为大型现代港口企业,携手打造全国最大、最具竞争力的港口群。
“港口合作将使津冀两省市打破区域壁垒,揭开港口发展从竞争走向合作的序幕,建立起两省市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实现错位发展,形成津冀之间布局合理、发展协调的区域港口新格局。”张建国表示。
未来,天津将依托“1+11”的合作载体,1是指天津滨海新区,11是指分布在各区县的11个首都非核心功能承接载体。包括武清京津产业园、宁河未来科技城、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新城等,这些载体分别明确了产业定位,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打造优势产业聚集区。天津继续搭建各类产学研协同对接平台,促进科研成果实现区域转化,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提升京津冀协同创新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责任编辑:DF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