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工业减速运行的总体态势仍在持续,部分微观指标仍低位徘徊。二季度以来,受稳增长等调控政策和系列基建投资项目陆续开工的影响,工业生产呈现小幅回升态势,一批新的区域发展规划和铁路基建项目对经济发展形成有效支撑。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有生力量。当前实体经济融资情况仍不乐观,企业生产信心仍不足,负担仍然较重。
展望下半年,工业生产新旧增长动力的转换尚未到位,数量大、范围广的传统产业仍处于调整压缩的低迷期,工业生产仍将延续低速增长的格局。建议盘活存量财政资金,推动重大投资项目开工,在稳定工业经济保持合理增速的同时,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上半年工业运行基本情况
1、工业生产在二季度呈现逐月小幅回升态势
今年1-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其中,6月份增长6.8%,比上月回升0.7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已连续三个月呈现小幅回升态势。工业增速小幅回升主要原因: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恢复增长的格局基本确立,美国经济增势较好,非农就业数据好于预期,欧洲经济趋于改善,国际经济环境好转,有利于我国工业生产发展。
从国内看,上半年,我国“一带一路 ”、长江中上游发展群、京津冀协同发展等等区域发展规划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高铁、基建等建设项目在全球范围内走出去的步伐大幅加快,项目落实率高、推进速度快,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快速发展。
分行业看,消费品行业明显回暖、高技术产业保持较快增长是支撑工业增速小幅回升的动力。6月份消费品制造业回升明显。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7.2%,增速比上月回升2.1个百分点。食品制造业同比增长7.9%,增速比上月回升0.7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6月份增速高于整个工业,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8.5%,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9.2%,均明显快于整个工业6.8%的增长水平。
2、工业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出现分化态势
工业投资与整个固定资产投资表现出顺周期态势。受整体投资需求下行的影响,工业投资普遍回落,且投资降幅呈现扩大态势。今年1-6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4%,增速与1-5月份持平,创下201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1-6月完成工业投资95620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比1-5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投资5261亿元,下降7.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0697亿元,增长17.1%,增速回落1.7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受区域发展和高铁建设等项目投资的带动影响,制造业投资增速二季度以来略快于工业整体水平,投资增速缓中趋稳,且结构继续改善。从制造业投资增速看,1-6月份,制造业投资79663亿元,同比增长9.7%,没有出现大幅下滑的情况。与此同时,制造业投资结构继续改善。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连续数月快于高耗能制造业投资增长,结构调整的效果正在显现。
3、工业品出口形势总体偏弱
今年以来,我国出口走势整体偏弱,工业品出口持平略增。1-6月份,我国出口8809亿美元,同比增长1%。1-6月份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55707亿元,同比减少0.4%,工业出口呈现出偏弱态势。从主要工业出口产品看,机电产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部分高端产品出口增速较快。
上半年,我国出口机电产品3.78万亿元,增长3%,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57.6%;其中,手机、轨道交通设备、金属加工机床等产品出口增速较快。从工业出口的上半年走势看,工业外需改善仍有待时日。人民币汇率依旧高企,且年内无明显贬值迹象,对出口形成一定的制约,出口不可能出现较大反弹。
4、工业品出厂价格低位徘徊
在产能过剩和市场尚未出清的背景下,工业品出厂价格低位徘徊的态势没有改变。今年6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8%,降幅与2月份持平,没有出现继续扩大趋势。
6月份当月,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环比下降0.4%,降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成品油价格、部分工业行业产品价格对6月份PPI变动影响较大。成品油价格由升转降,高耗能产品特别是采矿业产品价格继续走低,都是工业品出厂价格低位徘徊的主要原因。从长周期的视角看,PPI已经连续40个月负增长,数字背后体现的是需求不振、供给过剩等结构性问题。
5、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速4月转正
今年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2547.6亿元,同比下降0.8%,降幅比1-4月份收窄0.5个百分点。其中,4月当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795亿元,同比增长2.6%,改变了一季度以来利润负增长的局面。
值得关注的是,4月份出台降息、降费政策效果开始显现,企业各项费用支出增幅放缓,当月利润增速转正。电力、饮料制品、化学原料制品等部分行业效益改善拉动工业总体利润增长。但是,当前企业效益不佳、“增产不增收”的局面依然存在,利润增长空间受限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从利润数据的历史表现看,工业利润增速放缓迹象已非常明显。
6、制造业利润情况表现要好于工业整体
从利润增速对比看,今年1-5月,制造业企业利润同比上涨6.5%,
高于工业利润增幅7.3个百分点。从制造业和工业利润的降幅程度看,1-5月份,制造业利润增速比去年同期减少7.3个百分点,工业利润增速比去年同期减少10.6个百分点。
从工业利润增速和制造业利润增速历史数据的比对关系中发现,2015年以来,制造业利润增速领先工业利润增速的幅度逐渐增大。制造业利润表现好于工业,制造业呈现出一些企稳的迹象,PMI的变化情况印证了这一点。2015年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与上月持平,高于临界点,2015年1月份以来,制造业PMI呈现持续小幅扩张的态势。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6月份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继续高于临界点,分别为52.9%、50.1%和50.3%。
7、微观高频指标仍增长偏弱
由于生产性需求整体减弱,传统工业产品的产量增速仍然呈现下降态势。6月份全社会发电量为47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5%。1-6月全社会发电量27091亿千瓦时,同比仅增长0.6%。今年前5月,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28384万吨,环比增长2.7%。1-5月,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累计完成142608万吨,同比下降9.8%。与工业生产关系密切的发电量和货运量大幅减速反映了生产低迷,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业地区结构调整和产业的升级。
当前工业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
1、实体经济融资情况仍不乐观
主要表现有两点:一是5月份虽然新增人民币贷款9000亿,但从结构上看,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的短期信贷和中长期信贷较4月份均有所下降,表明实体经济融资情况仍不乐观。二是5月新增人民币存款3.23万亿,但存款结构发生变化,居民存款减少4413亿,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94万亿,股市上涨导致一般性存款向证券市场分流。
2、企业生产信心仍然不足
6月份,PMI从业人员指数为48.1%,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量继续减少。PMI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7%,比上月略有回升,但仍位于临界点以下,表明制造业生产用原材料库存量减少。
3、企业负担明显加重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占工业企业利润的比重呈逐年上升态势。2011年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分别是24.2%、16%、14.4%,2015年5月,比重分别为32.5%、23.4%、21.6%,攀升幅度较大。
4、企业资金紧张矛盾加剧,资金链断裂风险上升
与利润增速下滑形成呼应的是,企业资金周转与销货款回笼状况恶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运行效率状况堪忧。从产成品存货、应收账款增速、流动资产周转次数2009年以来的表现看,产成品存货目前处于历史相对高位(截至2014年为12.6%),凸显产品销售难问题。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也呈现出降低的态势,企业现金回笼速度慢。应收账款净额增速虽然下降,但仍然维持在10%左右的年均增速。
央行季度问卷调查显示,资金周转指数和销货款回笼指数均连续回落,二季度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2.6 个和2.5个百分点。此外,企业存款增长显著放缓,5月末,企业存款余额同比增长5.1%,比去年同期下降约3个百分点。综上分析,企业资金面紧张致使资金链断裂风险上升。
几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1、正确对待“下行压力大”的现状
“下行压力大”背后的潜台词是指增速不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下行压力大”虽然是事实,但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而反应过度,将会产生诸多副作用。
首先,边际效益递减是经济学的普遍规律,传统要素比较优势递减也是客观必然,中国经过30年快速发展,工业增速出现减速运行本身具有客观必然性,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应惊慌失措。其次,新增长优势的培育是一个较长的过程,要素的升级、创新不会一蹴而就,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即便可以带动增速回升,短期内效果也不会十分明显。第三,过度关注“下行压力大”,可能使各级政府的GDP情节死灰复燃,将影响国家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
2、“稳增长”需要更加明确的政策信号
当前,稳定企业市场信心十分重要,政策信号应该明确、有力、有效,避免“隔靴搔痒”。
一是及时公布“负面清单”,“法无禁止即可为”,给企业吃定心丸,同时也表明政府深化改革、释放市场活力的决心。二是谋划一些涉及民生、社会经济效益高的项目,财政资金大力支持。
传统的发展大型“铁、公、基”的政策虽然仍有提振预期和发展信心的作用,但政府的筹资能力已明显降低。而全国城乡存在很多急需开发、社会效益良好的项目,如:村村通公路建设、宽带入村建设、城市宽带提速改造、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程等等,这些项目同时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培育新的有效需求意义重大。
3、“稳增长”应有所侧重,为转型升级提前布局
“稳增长”除了发挥对工业经济的促进作用,更应该有利于产业整体的转型升级,与转型升级矛盾的“稳增长”不是真正有效的稳增长。测算显示,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中劳动生产率已经出现分化,一些行业如轻纺、服装鞋帽行业生产效率已经开始降低,另一些行业如重化工业生产效率基本保持稳定,装备制造等行业的生产效率则呈现上升势头。
对此,当前稳增长的力量应该有所侧重,对于生产效率明显下降的“夕阳产业”,政策的着力点是提升效率、为部分企业退出做好社会兜底工作;对于生产效率基本稳定的行业,政策的着力点应是如何运用新技术进行改造,通过技术嫁接提升行业效率;对于生产效率呈现上升势头的“朝阳产业”,政策的着力点应放在以政府扶持为杠杆,带动民间投资,让市场机制在产业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
4、采矿业利润下滑对整个工业利润增速影响很大
从采矿业利润的绝对数量看,2015年前5个月采矿业利润总额为1109.1亿元,处于09年以来历史同期最低点。从采矿业利润下滑对整个工业的影响看,2015年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比去年同期低10.6个百分点,在这10.6个百分点的降幅中,有近3.8个百分点是由于采矿业利润下滑所导致的。测算显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利润同比降幅过大对整个工业利润增幅下滑影响最大,高达28%。
综上所述,工业的问题,既有内需不足等周期性原因,也有长期积累下来的结构性问题。在有效需求不足、人工成本上升、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工业经济确实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但考虑到当前世界经济回暖、国内市场潜力较大、产业提质增效等因素,加之东部地区工业运行基本稳定,保持工业的中高速增长是有把握的,不存在失速危险。
政策措施取向
1、做好重大项目落实督查工作
一是建议由国务院督察室组建重大项目落实情况督察组,对中央投资重大项目的开工情况进行督促。二是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盘活存量财政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积极作用,对统筹使用沉淀财政资金明确任务清单和时间表。
2、加快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试点和建设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有利于提高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扩大内需、消化过剩产能。建议总结前期试点经验特别是在地下综合管廊投融资、建设维护、定价收费、运营管理方面的经验,提升管廊建设管理水平,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建议在新增中央投资年度规模中尽快落实中央预算内资金出资,带动社会资本加快投入相关产业。
3、加快推进重大工程包建设
发挥联动机制作用,定期协调工程进展,加快推进信息电网油气网、生态环保、清洁能源、粮食水利、交通运输、健康养老服务、能源矿产资源保障等七大类重大工程包和新推出的新兴产业、城市轨道交通、现代物流、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4个工程包建设,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撑力量。
4、以优胜劣汰推动制造业内部结构调整
持续、顺畅的企业进入和退出机制是制造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但目前企业退出机制存在很多缺陷。大量“僵尸”企业本身已经丧失生存能力,却依靠政府或者银行“输血”继续生存,有限社会资源被无效占用,大大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优胜劣汰本身也是资金重新配置的过程,有利于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5、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认真贯彻落实《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抓紧组织实施好工业机器人、高端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方案,力争在核心技术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并实现产业化。同时,加强对企业技术进步的指导,支持制造业企业工艺流程优化和设备更新改造,发展高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业,延伸价值链。
6、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一是完善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强取消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服务收费项目。二是规范涉企收费行为。进一步清理、整合和规范一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清理取消各种不合理涉企收费。三是进一步抓好督促落实,加强监督检查。加大对违规收费行为的曝光和查处力度,抓好各项惠企减负政策的督促落实。
7、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将中央对支持实体经济的金融政策落到实处,引导商业银行对工业企业贷款发放。扩大境外人民币债权发行规模,充分利用国际市场低成本资金。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大力发展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壮大国家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规模,鼓励地方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引导创业投资基金投向新兴产业、中小微企业。
8、“三个结合”加快推动技术创新
一是把技术创新和继续做强国有企业结合起来。国有企业拥有良好的创新基础和创新条件,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技术路径、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二是把技术创新和“大众创业”结合起来。积极鼓励小微企业创新,政策上真正支持小微企业创新,推动小微企业有关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产业科技化,推动形成“万众创新”新局面;三是把技术创新和“简政放权”结合起来。鼓励创新,先从便利企业经营开始,加快推进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加快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推动各类创业集聚区、创客中心、服务平台蓬勃发展。
(责任编辑:DF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