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督查披露地方政策落实不力事项,包括财政支出缓慢、棚改开工率偏低
狠抓政策落地,要查还要办。中国政府网28日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全国第二次大督查发现问题进行整改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指出,督查发现整体情况是好的,但部分部门和地方存在工作不协调、落实不到位、工作进度慢等问题,也存在欺上瞒下、弄虚作假和工作不作为等极个别现象。
据新华社报道,通知要求整改的事项共有26项,涉及部门和地方28个。一名了解督查情况的人士昨日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此次督查采取了多种形式,调查的样本更多样、更客观,发现的问题也更复杂。他表示,督查整改之后还会进行跟踪调查,对整改不力的不同情况将采取不同措施。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接受本报采访时也表示,目前国务院的督查制度不仅呈现常态化,约谈问责制度的实行更能有效对不作为“敲警钟”,在经济下行压力仍大的背景下,这有利于保证政策有效落地。
督查常态化
去年6月,国务院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展开全面督查,并创新第三方机构评估、问责制等制度,在社会上引发了强烈反响和关注。今年5月以来,国务院再次派出11个督查组,就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对18个省(区、市)和35个部门、单位开展重点督查。
一名知情人士向本报透露,督查制度常态化获得高层的一致认同,不仅阶段性的督查会按周期举行,国务院还有可能针对不同的主体开展不定期督查。
通知指出,查出的问题和现象影响了财政预算的执行、项目投资的落地和年度各项工作任务的如期完成,更有个别问题和现象扰乱了正常工作秩序,违反了财经纪律,积聚了经济风险,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对此必须认真纠正,严肃整改。
除此之外,媒体报道称督查同时发现一些部门存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传达文件,对重大政策措施“最后一公里”的实际效果心中没数,囿于局部利益,相互推诿扯皮等中阻梗现象。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在7月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听取了11个督查组的汇报。他在该会议上指出,对明显不作为的,要严肃问责处理。
“不能像你们材料中汇报的那样:缓作为没事,反而快作为为缓作为买单;不作为没事,反而有作为可能替没作为买单。这叫什么道理?”总理说,“尸位素餐、无所作为是典型的吏治腐败,这样的干部应该追责!”
26项问题限期整改
根据新华社消息,此次通知要求整改的事项共有26项,其中21项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甘肃19个省(区、市),5项涉及发改委、财政部、审计署、质检总局、工信部、国土资源部、商务部、海关总署、食品药品监管总局9个部门。
此外,整改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土地闲置、财政资金沉淀、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网络提速降费、药品审评审批等多个方面。
比如,在用地方面,多个地方存在建设用地大量闲置的问题。有的地方2009年~2013年已供应的建设用地中,闲置土地总量占当期年平均供应量的28.6%,有的地方达30.5%。
在财政资金使用方面,有的地方财政预算资金支出缓慢,今年前4个月综合支出进度仅为23.3%;有的地方财政沉淀资金数额较大,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多,安排分散;有的地方还存在2014年及以前年度中央预算内投资存量资金。
在棚户区改造方面,有的省份今年上半年棚户区改造开工率不足30%,与全国平均工作进度相比偏低。
在一些具体项目方面,有的项目从2012年批准立项并进行初步设计,直到2014年才批准施工图设计,截至督查时资金还没有完全到位,尚未开工;有的项目2010年12月就下达项目资金,截至2015年5月份项目尚未建成,且存在大量闲置资金。
新华社指出,尤为严重的是,督查发现一些弄虚作假的现象。有的地方,以虚假文件取得中央关闭小企业补助资金;有的地方虚报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开工任务、违规分配保障性住房。
针对这些现象,李克强在上述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指出,督查中发现的沉淀资金、闲置土地,该收回的就要收回,该处理的就要处理;对国务院政策执行不力的要通报批评。
当天常务会议还确定,一是各级财政将已收回的沉淀和违规资金2500多亿元,加快统筹用于急需领域;国务院将239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存量资金调整用于在建重大项目;对闲置土地处置不力的收回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通知还指出,针对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地方要在2015年8月15日前向国务院上报整改方案,于2015年12月31日前报送整改结果。
整改不力要“约谈”
不仅对整改设置了时间表,昨日发布的通知还明确了“约谈”制度。
通知指出,在整改过程中,国务院办公厅将有选择地进行跟踪督查,督促各有关地区和部门加快整改进度、落实整改措施。对整改不力、未能按时有效完成整改任务的,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所在地区和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
有经济专家对本报指出,二季度经济出现企稳态势,这和政策的落地生效关系密切。三季度以后经济将进入攻坚重要时期,能否进一步发挥政策红利对于完成全年经济目标有着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DF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