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喜获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勾起了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七旬的退役少将陈廷军的回忆:“2001年北京第二次申办夏季奥运会时,我还在部队工作,看电视直播,高兴极了。”
2004年退休后,他以特聘专家身份,进入北京奥组委志愿者部工作,负责给全球志愿者写回信,还管一些咨询服务、证件管理、志愿者餐饮的事务。期间,陈廷军被选为奥运火炬手。他“一直盼着北京申冬奥成功,也能再做一次冬奥会志愿者”。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来自世界各地10万名志愿者参加。那是奥运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志愿服务行动。
陈廷军自称是“奥运精神财富的受益者,亲眼看到奥运会给北京城市建设和市民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变化”。
他的住处与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只有一墙之隔。一年四季,天天都有上万名男女老少在里面健身。他自己每天也要在奥森公园内长走1个多小时。
“之前记错了投票的日子,以为是7月13日出结果。那天一直守着电视看,新闻也没有,真着急……后来才知道是7月31日投票。”陈廷军说。
“又能为北京当一次奥运志愿者了!”陈廷军估算着自己的年纪,2022年还不到80岁,“肯定要亲身参与、亲自服务,帮北京办好冬奥会”。
北京花样滑冰教练:更不担心失业啦
常钧宇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四年前开始当专业花样滑冰教练,那之前是一名销售员。
他至今记得7、8岁时第一次上冰的情景:那时北京没有室内冰场,只能冬天在什刹海滑野冰。但每学会一个新动作的喜悦,激励着他把滑冰这项爱好坚持了20多年。
2011年,常钧宇正式成为世纪星俱乐部的滑冰教练,“刚当教练时,和昔日的冰上明星同场授课,兴奋之余挺紧张的,怕技不如人。”他笑着说,“后来想明白了:作为教练,不论水平高低,认真的态度和强烈的责任心才是最重要的,让学员体会到滑冰的快乐才是最根本的”。
“跟我学滑冰的孩子将来大部分不会以滑冰为职业。但如果十几年后的某一天再见面,他们能对我说:常教练,当年和你学滑冰的日子觉得很快乐,那才是我最大的快乐。”
在常钧宇的学员中,年龄小的五六岁,“岁数最大的60岁,是位阿姨。这几年,花样滑冰、冰球爱好者越来越多,北京的室内冰场也建得很多。”常钧宇说,4年前刚当教练的时候,每天3节课,每节课只有1个学生;而现在,每天都有5、6节课,每节课经常是3、4人。“对冰雪的热爱已经深入中国社会各阶层。北京申冬奥成功,学员肯定会更多,更不担心失业啦!”
(责任编辑:DF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