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 7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5.4%,这是2012年3月全国PPI出现了-0.3%的负值以来的最低值。其中,很多下游与居民消费有关的产品出厂价格持续呈负数,也引发社会的关注。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 7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5.4%,这是2012年3月全国PPI出现了-0.3%的负值以来的最低值。
其中,很多下游与居民消费有关的产品出厂价格持续呈负数,也引发社会的关注。
比如1-7月,汽车制造业出厂价格同比下降了0.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出厂价格下降了-1.5%,农副食品加工业出厂价格下降了1.1%等等。
考虑到这些产品上游价格已经持续下降了3年多,这些最终消费品到底是因为过剩导致还是产业结构导致,存在一些争议。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认为,目前整个工业发展趋稳,但是毕竟很多工业产品国内市场饱和度高。
比如市场上目前有8亿台手机,只能靠产品的升级和出新来实现销售;汽车行业的发展目前到了瓶颈阶段,道路的拥堵,城市道路承载不了太多的汽车。
但是很多产品居民需求还是很大,比如像手机,国内很多产品满足不了升级换代的需求;而国外有些手机,“每次出新大家都排队抢,而国内一些手机则很难卖出去”。他说。
PPI降幅扩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 7月PPI同比下降5.4%,这是2012年3月全国PPI出现了-0.3%的负值以来的最低值,迄今已经40个月PPI持续负数。
这表现在原材料、能源、资源出厂价格下滑力度加大。
比如2014年1-7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出厂价格同比下滑10.9%,今年前7个月是下滑13.8%。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去年前7个月出厂价格是同比下滑0.1%,今年同期是下降36.6%。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出厂价格2014年前7个月是同比下降4.6%,今年同期则是下降21.1%。
这种下滑也涉及到很多下游产业。
比如纺织业、汽车业2014年前7个月出厂价格是分别下降0.2%、0.7%,今年同期则是下降2.3%、0.8%。2014年前7个月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出厂价格下降了2%,今年同期则是下降了1.5%。
对此,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宏观经济研究主管章俊认为,核心的问题是,当前整个中国经济处于从高速转为中高速的过程中,目前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有好转,但是仍不是很快,这是目前工业需求不足的原因。
过去几个月,政策层面上保证了一些基础建设投资资金的到位率。“工业生产会企稳改善,但短期内不会有太大幅度的回升。”他说。
他认为,目前工业面临着产业升级,部分行业去产能压力比较大。而工业品价格要传导到消费领域还有难度,因为服务业和猪肉价格还在上升,短期居民消费价格(CPI)下行空间有限。
此前,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已经持续回升了3个月,4、5、6月的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分别为5.6%、5.9%、6.1%、6.8%。
不过,有意思的是, 7月份,PPI环比下降0.7%,降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但是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6%,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认为,PPI降幅扩大,与石油加工等出厂价格降幅扩大有关。
也有一些机构认为,下半年由于猪肉价格上升的因素,CPI可能不会像PPI那样下行,预计全年仍将整体稳定。
产业结构调整需加快
而很多产品所以价格下跌,可能还是与产业结构调整有关。
以汽车为例,今年7月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1%,1-7月下降了0.8%。这与目前整个汽车产销下降有关。
统计局数字显示,汽车日均产量在4、5月出现了-0.3%、-1.6%的同比负值。 而轿车产量4、5、6月分别出现了-11.2%、-15%、-11.4%的降幅。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不认为是汽车不行。
比如,目前汽车销售下行的是商用车,比如货车,因煤炭、水泥、钢铁等产业不景气,运输需求下降,这影响了商用车需求。
但是与居民消费有关的一些乘用车销售良好,比如说现在SUV(运动型多用途汽车)销售很好。
“所以不能简单地说汽车不行了,乘用车现在也是在经历内部结构的调整,现在用户的需求在发生变化。”他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今年上半年乘用车生产1032.78万辆,同比增长6.38%,但轿车产销590.87万辆和578.93万辆,产销同比下降分别为4.39%和5.89%,但是今年上半年SUV销售266.12万辆,同比增长45.9%。而同期商用车生产176.72万辆,同比下降14.86%,显得需求惨淡。
目前中国汽车月产量在200多万辆左右,产销为世界之最。至于笔记本、手机等产销更是数字巨大。其中6月手机产量为1.39亿台,同比下降5.8%,1-6月手机产量为7.6亿台,同比下降4.5%。笔记本6月产量为2702万,同比下降12.8%,1-6月为1.45亿台,同比下降11.7%。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宏观经济研究主管章俊认为,随着中国经济步入到新常态,手机、汽车、计算机等耐用消费品已经过了高速增长的拐点,总量是在上升,但增速在下降。
也有专家认为,中国很多产品仍有消费潜力,事实上是很多产品中国生产不出来,比如一些高档钢材,中国还需要进口,类似的一些高档消费品,中国也需要进口。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认为,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目前到了瓶颈阶段,道路的拥堵,城市道路承载不了太多的汽车。同时,汽车在农村普及有限,消费人群主要还是中高收入者,而中高收入人群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而这些城市又存在限购的问题。
他还指出,越来越多人从海外购买家用,说明“中国的制造业产品存在低性价比的问题,满足不了升级换代的需求”。
(责任编辑:DF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