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活检会是中国癌症患者福音吗?
[肿瘤液态活检技术可以监测治疗方案在癌细胞产生耐药性之后的效果,一旦发现,就能及时进行调整]
“我整天都惴惴不安。那天晚些时候我做了一个细胞切片检查,医生将内窥镜放进我的喉咙,经胃抵达肠道。他用针穿刺我的胰腺,从肿瘤上取下一些细胞……”乔布斯曾经如此回忆自己的抗癌经历,而他所述正是基因测序进行“个性化治疗”的组织活检过程,这是目前流行于全球的“精准医疗”代表性诊断手段。
这一治疗方式使得乔布斯获得了比一般胰腺癌患者更多的生存时间,但显然,手术本身是痛苦的。
但如今,一个同样可以精准测定肿瘤状况却轻松百倍的技术诞生了,它的名字叫做“液态活检”。
何为液态活检?
传统的肿瘤检测方式存在许多局限:例如组织活检,需要患者进行手术从肿瘤上取样切片,这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并且不能频繁进行。它只能对单一器官进行检测,局限性也非常大,不适合在常规体检时使用。
更严重的是,从肿瘤上切片提取组织会对肿瘤进一步刺激,容易激发癌细胞的快速增长。
液态活检的好处在于,它可以使医生频繁监测肿瘤的发展:只需通过抽血,就可以在人体的循环血液中检测ctDNA(死亡肿瘤细胞上脱落释放的小片段肿瘤基因)从而快速确定一项治疗方案是否适合患者。如果治疗方案无效,可以立即放弃,避免患者遭受副作用之苦,也可以让医生尽早尝试替代方案。
但它的技术难点在于:在人体的血液循环DNA中,ctDNA占比极低,仅有千分之一水平,并且含量极少,非常难以捕捉。要准确地通过血液来提取相关信息就需要对ctDNA进行全基因组无差别扩增,进而测定数百种肿瘤相关基因的体细胞突变。
除了大幅缩短癌症确认时间,在癌症早期就能够进行确认外,液态活检更大的现实意义在于可以对癌症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随时跟踪,真正实现“个性化精准治疗”。
举例来说,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然而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常常最终导致化疗失败。这种“获得性耐药”往往发生在用药一段时间后,肿瘤细胞会不断发生新的基因突变,有些突变使得它们对于化疗药物不再敏感,药物的作用明显下降。
但肿瘤液态活检技术可以监测治疗方案在癌细胞产生耐药性之后的效果,一旦发现,就能及时进行调整。这种低风险性和高时效性大大降低了医生的诊治和用药难度,从而能让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准确救治。
从斯坦福前来的中国掘金者
测序巨头Illumina首席执行官JayFlatley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液体活检的市场规模至少达400亿美元,甚至宣称这项技术可能是癌症诊断领域最激动人心的突破。而在今年初,MI.TechnologyReview(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杂志发布了2015年度十大突破技术(BreakthroughTechnologies2015)的榜单,液体活检位列其中。
它不再像如今备受争议的基因检测,只能对未来进行“概率性的非精确预测”,而是可以在肿瘤体检早期筛查和指导肿瘤病患精确用药(尤其是靶向药)的临床领域做出贡献,事实上,这也是精准医疗当前市场最迫切的两大需求。
在斯坦福大学的创业加速器项目中已经有相关基因检测公司正在尝试将这一技术应用到临床,而且第一站选在了中国。
在业内看来,中国的“精准医疗计划”有着战略需求和考虑: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2014年,全国合计新发癌症人数为337.2万人。
“美国的技术,中国的市场,正是这一点为我们敲开了斯坦福创业加速器的大门。”安可济(AccuraGen)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安可济”)CEO应康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在斯坦福创业加速器的项目中,每次会从200到400个申报项目中筛选20个进行后期的培训和孵化,医疗方向的有3到4个,后期会指导我们如何与风投进行互动,甚至有专门的融资一对一训练。”安可济科研总监赵奇志告知记者,目前,该公司已经完成了A轮800多万美元的融资,而在他们未公布的B轮融资中,斯坦福大学StartX基金已确认会跟投10%。
“我们只集中于这一个细分市场,商业应用模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早期发现与体检,这类主要是针对体检病人,会采取O2O以及C2M(客户对制造商)模式,也会与一些体检中心合作。第二类是药物选择方向,主要会与医院和医生合作,因为病人自身可能并没有能力选择适合他们的治疗方案。”应康告知记者,“在最近的两到三年,我们还是会以投入为主,未来才会考虑盈利。”
8月3日,记者从官方获得证实,研发总部位于美国硅谷帕拉奥图的安可济控股公司与浙江大学纳米研究院国际精准医疗中心合作成立了示范试验室,并与上海新华医院建立战略合作,进行针对肿瘤治疗的基因测序科研技术服务和产品临床试点。
“液态活检既是基因测序市场的下一个爆发点,也是一条热火朝天的赛道,现在各国的医药科技工作者都在努力挤入这条赛道。安可济也是这条赛道上的一员。我们拥有Firefly的循环肿瘤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但是技术是有保鲜期的,必须尽快转化为市场,用市场来推动和反哺技术的研发,才能保证竞争力,这是经过国际医药领域屡次证实的规律。”应康表示。
(责任编辑:DF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