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政坛活跃政治人物大都有留美背景。大学时候的卡梅伦拿奖学金,去了趟美国……影子财相鲍尔斯的太太库柏,被视为工党“铁娘子”,1991年拿过肯尼迪奖学金去美国……美国的历练与他们后来青云直上有着时间先后关系。
曾飚
为一个时常流露出理性严肃保守派气息的人,我常常暗地里喜欢一些左味甚至中东风情十足的评论,比如美国是犹太人的打手,英国是美国的一条狗,之前骂布莱尔是布什的一条哈巴狗。这些话有一种难以拒绝的低俗快感,撕裂“美英特殊关系”这种含情脉脉的暧昧提法。比如,1月9日,白宫的欧洲和欧亚事务负责人戈登表示,美国与欧盟关系在加强,希望英国能够在欧盟保留自己的声音。这个简短的表态,在英国国内政治中引起的反响,几乎是小型核弹级别的,这条讲话引发的新闻,几乎是天天头条。三天之后,已经是古董级的保守党元老赫塞尔廷甚至出面,直接批评卡梅伦在欧盟问题上的立场。
这个反响,说实话,令我感到意外。虽然英国对欧盟的立场,是英国内政的重大议题,几乎年年有新闻,一旦政治新闻暂无重大素材,都会拿出来回炉。然而,这样高密度的报道和关注,竟然仅仅是一个美国副部长级别的官员言论引发,着实令人吃惊。
当然,多数英国人不这么认为。你在伦敦之外,很少碰到一个赤裸裸地表达自己喜爱美利坚的英国人;当然在伦敦,你也很少碰到一个地道的英国人。日常生活里,几乎没有一个英国人会承认美国对英国的重要性。相反,很多人会模仿美式英语夸张的发音,谈及美国的枪击事件,表示无法理解这个国家的疯狂;而美式言必称上帝,以宗教狂热来发动民主战争,被老到的英国人一眼看穿,这就是借口拙劣的笑话。在这个小岛上,英国人对美国的感觉,依然大概还停留在独立战争前后的乔治时代,或者你阅读毛姆的《刀锋》,里面弥漫着对美国的一种无奈的远望,他们是我们的后代,还是远房的物种?
不过,有一点肯定,没有美国,英国几乎无法在当今世界上独立做成什么大事。对于英国政界与普通人在对待美国的态度的巨大的差异,我至今在苦苦思考这个差异的根源所在。在政界有所谓的“美英特殊关系”的提法,比如把撒切尔夫人与里根放在一起。前首相布朗到美国国会上讲话,鼓吹全球联手救市,就是在美国人面前扮演欧洲的代理人,回到欧洲,拿着美国的令箭。
目前,在英国政坛活跃的几个政治人物都有留美背景。大学时候的卡梅伦也是拿过奖学金,去了趟美国。连工党都不例外,大小米利班德都在美国受过教育镀过金,影子财相鲍尔斯的太太库柏,被视为工党“铁娘子”,1991年拿过肯尼迪奖学金去美国,当年是克林顿竞选团队助手。如果推敲他们的政治简历,美国的历练与他们后来青云直上有着时间先后关系。除了政界,英国演员在美国淘金成名的也不少。这些鼓吹特殊关系的英国人,似乎都有一个特点:他们都是通过美国取得全球名声的成功人士。
相比之下,英国民间对美国的反感,更像是失败者俱乐部内部的互相鼓劲。只有其中一些滑头,一旦有机会留美一趟,也就像初次出差的公务员小伙子,尝到了甜头,回来之后本职工作格外卖力,但出差时的好处却从不对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