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焰火与欢呼的新年钟声敲过后,一年一度的警钟也来了。
1月初,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2013年全球风险报告》(下称《报告》)。这份长达78页的报告指出,当今世界面临风险的形势加剧,严重收入差距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极大,而气候问题也将给世界带来风险。
《2013年全球风险报告》是世界经济论坛风险应对网络的核心项目,参与报告起草的专家分别来自威达信集团、瑞士再保险公司、苏黎世保险集团、牛津大学马丁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以及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风险管理中心,其中分析了在未来10年内的50个全球风险。
“这些全球风险本质上是对我们一系列最关键体系的善意警告。”《报告》编辑兼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李·豪威尔说,“各国需要高度重视其对全球风险的抵御能力,这样在面对重大事故的时候,关键体系才能继续正常运行”。
“爬蜗牛”与“坐飞机”背后的风险
在对1000多名专家和行业领袖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报告》突出强调两项最为普遍的全球风险,一是“严重收入差距”,二是“财政长期失衡”。这两项风险反映了人们对政府债务问题持续担忧,并对未来十年的整体展望更加悲观。
收入差距在中国早已有过热烈讨论。从2010年上半年开始,收入差距的报道持续成为社会热点。有人以“爬蜗牛”和“坐飞机”来形容不同收入群体在社会财富分配中的主要特点。
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2012年3月在本报撰文指出,国有体制和政府对资源的控制,在过去已经成功帮助中国实现高速工业化发展,但代价却是政府和社会之间日益扩大的收入和财富差距,如今也成了经济结构转型的根本障碍。它不仅压制了中国的私人消费增长,也对全球的诸多不平衡负有部分责任。
“对于缩小贫富差距这样涉及人们巨大既得利益关系的调整,无痛的药方一般最容易形成共识,但往往也是最不见效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华生接受本报采访时曾分析,要真想缩小贫富差距,其措施要比今天人们一般议论的泛泛之举,痛苦得多得多。
气候,气候,气候!
1月12日晚上8点,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国企的市场部员工郭嘉(化名)从广州出完差回到北京,当她拖着箱子从地铁站出来,迎接她的是首都的一片褐色的天空。
前来接她的男友出现在地铁口,手上拿了两只口罩。他掏出一份当天的报纸,上面写着:“据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的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至晚上7点钟,以24小时的空气质量指数来看,全市35个环境监测站中,大部分都为‘六级’,即达到污染级别中的最高等级——严重污染。”
郭嘉有些感慨,甚至开始眷恋起她的家乡海南那片蔚蓝的天空。但她没有想到的是,空气、气候问题已经不是某一个城市的问题,而成为了一种全球性风险。
在WEF今年的《报告》中,“温室气体排放增加”被列为第三个最有可能发生的全球风险。《报告》中引述受访者的话说:“未来十年具有最大连带效应的环境风险是无法应对气候变化。”
《报告》称,当今世界面临的风险加剧,极端气候事件虽层出不穷,受访者把“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列为第三个10年内最具连带效应的环境风险之一,但金融危机转移了人们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
《报告》认为,迫在眉睫的社会经济风险使得人们无暇顾及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最近发生的一些极端天气事件表明,国际社会缺乏应对气候变化这一长期威胁的紧迫感。在经济和环境都在经历结构性变化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应当进行必要战略投资,防止经济和环境体系出现重大问题。
对此,奥维咨询首席执行官约翰·德里说:“保护自然环境和发展经济如同相互对抗的两场风暴。如果我们不投入必要的资源缓解极端天气带来的风险,那么我们子孙后代的安全就会受到威胁。政界、企业界和科学界需要携手共同应对这些复杂的风险。”
而苏黎世保险(Zurich Insurance)首席风险官Axel Lehmann以去年出现的多起极端天气案例为例,质疑称“至今也没有任何针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解决方案出台”,而现在“是时候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