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缓解留降息空间
继利率按兵不动后,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对于欧元最近显著升值的表态成为周四新闻发布会上的焦点。德拉吉表示,欧元汇率走高带来了通胀下行的风险。升值是欧元信心恢复的信号,但汇率应该反映经济基本面,欧央行将密切关注货币市场发展。此言一出导致欧元急跌,欧元对美元最低跌至1.3418,跌幅高达0.72%。
同一天议息的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MPC)也宣布维持利率在0.5%的历史低点不变,同时维持量化宽松(QE)规模在3750亿英镑不变,未追加新的资产购买。这一决议符合预期,但英国央行还宣布对于3月到期的66亿英镑金边国债进行再投资操作。在其声明中,英国央行指出,货币政策委员会准备好在必要时刻提供进一步刺激。
英国央行利率决议过后,英镑并无明显波动。但下任英国央行行长卡尼当天表示,英国央行必须退出非常规货币政策,导致周四英镑对美元一度飙升至1.5768.
担忧欧元升值
欧洲央行在周四货币政策会议后宣布,将主要再融资操作利率(欧元区基准利率)、隔夜贷款利率、隔夜存款利率依次维持于0.75%、1.50%、0不变,连续第七个月按兵不动。德拉吉在发布会上表示,维持利率不变的决议获得一致通过。
欧洲央行目前的隔夜存款利率已经低至0,即对存放在欧洲央行的银行存款不支付利息。如果75个基点的利率走廊不变,再次降息就意味着存款利率为负。随着市场情绪改善,市场对短期内出现负利率的预期已经淡化。
但随着欧元对其他主要货币不断升值,对欧元区出口和经济复苏构成了一项最新挑战,也可能促使欧洲央行考虑降息。
欧元升值将对欧元区经济复苏构成多大威胁?
在德拉吉看来,“升值是欧元信心恢复的信号。但汇率并非政策目标,汇率应该反映出经济基本面。”德拉吉表示,欧洲央行将继续观察维持宽松货币政策,并密切关注货币市场发展及其对货币政策态度的潜在影响。
这一表态让市场松了一口气,意味着如果LTRO还款增加过快或流动性下降加剧的话,欧洲央行将愿意采取行动遏制欧元升值势头。
自从2012年夏天以来,欧元已经显著升值,削弱了整个欧元区的制造业和出口活动。自去年7月24日欧元汇率跌至低谷以来,欧元的贸易加权汇率已经上升了逾11%。按照经济学规律,如此大幅度的升值将主要通过降低出口打击欧元区GDP,将在一年内削弱GDP约1个百分点。因此,强势欧元将在未来数个季度中让欧元区出口部门很难真正复苏。
在被问及“货币战争”时,德拉吉强调:“汇率变化并不是蓄意的,并不像我们曾经看到的竞争性贬值。如今的汇率变化是宏观政策变化的结果,而这些政策是试图支持经济增长。”同时,他表示央行独立性对于央行可靠度以及维持物价稳定的使命是必要的,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通胀压力已缓解
在发布会上,德拉吉表示,欧元区通胀率已经进一步下降,预计将在未来数月内降至2%以下。中长期内通胀预期仍然与低于但接近2%的目标一致,这将允许欧洲央行继续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
德拉吉说,欧元汇率走高带来了通胀下滑的风险,而通常他很少会对汇率发表评论。
欧洲统计局(Eurostat)上周五预计欧元区通胀从去年11月和12月的2.2%降至了今年1月的2.0%,这是2010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由于能源和食品价格的基数效应,今年欧元区的通胀水平很可能会进一步下降。
与此同时,欧元区经济疲态预计将主导2013年上半年,尤其是公共与私营部门的去杠杆化将影响经济活动。但今年下半年经济应该会逐渐复苏。欧洲央行在去年12月的议息会议上大幅下调了对欧元区2013年经济增速的预测:预测中值从增长0.5%下调至收缩0.3%,足足下调了0.8个百分点,通胀中值也从1.9%下调至1.6%。
这将会给欧洲央行更多空间降息——如果该行认为有必要抵消近期欧元区银行提前偿还3年期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以及欧元显著升值的负面影响。
信贷增速依旧疲软
欧洲央行的3年期LTRO提前还款规模超过市场预期,显示欧元区银行业流动性形势有所改善,持续多年的欧债危机正在得到缓解。
德拉吉称,目前为止,欧元区银行已经对4892亿欧元的第一轮3年期LTRO偿还了1406亿欧元。“这反映了金融市场信心改善。偿还是基于自愿原则,银行必须适当评估他们的融资状况、对经济提供新贷款的能力和抵抗冲击的韧性。”他预计,在第二轮LTRO贷款偿还过后,过剩流动性将超过2000亿欧元。
但欧元区银行业在去年第四季度的贷款增速引发了欧洲央行的担忧。德拉吉称,去年12月对欧元区私营部门的贷款增速再次出现负增长。总体来说,贷款疲弱反映了当前商业周期、信贷风险上升、金融和非金融部门的持续去杠杆化。
正如去年四季度欧洲央行银行信贷调查报告显示,银行认为各行业前景疲软是其收紧信贷标准的主要原因。如果经济对信贷需求疲弱,那么银行也不会供给信贷,如果银行不供给信贷,那么经济将加速去杠杆化,进而经济对流动性的需求将进一步下滑。这可能正是欧元区经济所面对的困境。这意味着欧元区实体经济活动并未真正复苏,金融市场改善如何传导至实体经济仍然是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