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媒体表示,有意修改日本和平宪法第96条,以放宽修宪提案条件,并称日本此举不需要向中韩两国解释,中韩两国的反应对日本修宪没有影响。
安倍曾公开表示,将在今年7月举行的国会参议院选举中,以“修宪”为竞选纲领的主要内容,展开选战。
《日本国宪法》(又称《日本和平宪法》)第96条的内容与宪法修正的程序有关,其中明确规定,修宪提议必须分别获得国会参众两院2/3以上议员的赞成后方能发起。随后进行国民投票,获得过半以上赞成之后修宪案才正式生效。
也就是说,要完成修宪目标,必须通过国会2/3以上赞成,和国民投票半数以上赞成两道门槛。安倍所要修改的第96条,正是这第一道门槛。安倍及他所领导的自民党提出,将2/3改为“过半数”,从而降低今后修宪的难度。
在7月份赢下参议院选举,只是安倍修宪道路的第一步。然而,问题是,安倍会仅仅满足于对第96条的修改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由自民党制订并公布的《日本国宪法改正草案》,对现行宪法几乎所有条款进行了修改,宪法的序言甚至都被重写。由此可见,安倍以及自民党想要修改的,远不止第96条。
当前,日本经济在所谓“安倍经济学”的影响下向好,安倍内阁支持率节节攀升。在这一背景下,安倍决定不仅要实现“安全驾驶”的执政目标,还想顺势“踩上一脚油门”。
因此,我们看到了安倍着迷彩服登上战车、史上最大规模的日本议员参拜靖国神社。种种迹象,让各方对安倍的言行充满了担忧。
安倍修宪之路固然不会非常顺畅,但真正让人担忧的是日本国民的冷淡。根据日本媒体的民意调查,对7月举行的参议院选举,日本国民最为关心的议题仍是经济,而和修宪相关的议题竟排名倒数。
日本国民对宪法问题的漠视,可能导致修宪在没有经过充分讨论和思考的情况下,只由一部分政客作出决定,这才真正值得我们担忧。
中日关系也面临类似的困境。对大部分日本人,特别是年轻一代来说,对中国的印象除了污染严重等负面印象外,可能就只剩下领土争端了。中国改革开放30余年的变化,以及对今后发展道路的定位,普通的日本国民基本没有兴趣了解,也缺乏了解的渠道。
每当中日之间发生任何摩擦时,“绝不能被中国欺负”,成了他们对本国政治家的要求,因此才造成了谁对中国强硬,谁就能获得支持的畸形局面,诸如石原慎太郎等右翼政客也便有了市场。
而日本政坛也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以往积极推进中日关系的老一辈日本政治家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而日本新生代政治人物因没有经历过战争而没有任何负罪感。中日民间的冷淡和隔膜,更加剧了日本政治人物远离甚至排斥中国的倾向。
如何消除中日之间深层次的隔阂,让日本消除产生仇视、嫉恨中国的政治人物的土壤,成为摆在中国对日外交面前的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