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距离今年4月4日日本央行开始实施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不到两个月,东京股市再现暴跌走势,日经225指数收盘重挫3.72%。近八个交易日,该项指数四次跌逾3%,最大累计跌幅达到16.82%,基本上瞬间回到了日本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前的位置。
股指暴涨暴跌,市场用剧烈震荡表达了投资者对于“安倍经济学”的刺激作用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的高度怀疑。而更长远地看,市场波动将始终伴随着“安倍经济学”的推行,即便是成败结果已见分晓之后。
通胀预期上升
成份股数量更多的东证指数下跌了3.4%,贸易出口、金融银行及制造业等板块集体下挫,相比前几个月领跑全球金融市场的大幅上涨,东京股市近期的暴跌更是跌破了投资者的眼镜。
日本金融市场的波动可能才刚刚拉开序幕——瑞银证券在最新研报中判断,作为从一种均衡向另一种均衡的转变,从通缩到通胀必然伴随着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日本央行虽然有政策选项来平抑市场,但都蕴含着新的波动。
相比欧美央行的量化宽松,日本央行的意图是实现通缩到通胀的转变,而美联储、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扩大资产负债表无论目标还是结果都是为了降低资产价格的波动性,相比之下,日本起点是长达15年的通缩,协调各种政策努力恢复通胀将会是一个“不连续”的事件,本身就意味着资产价格面临着波动可能非常剧烈的重新定价。
瑞银表明对日本央行单靠宽松货币政策本身就能结束日本长达15年的通缩持怀疑态度,称“即便成功实现2%通胀目标,基于当前长期通缩情景定价的资产,包括日本国债,以及其他以日元计价的存款和债务工具,都将面临配置的巨大调整,这一调整可能是不连续或突然的,在通胀率从负100个基点到正200个基点的转变过程中,资产的收益率会发生很大变化”。
过去几个月日本经济显著改善,私人消费强劲增长,出口强劲反弹,私人固定资产投资开始企稳,工业生产触底回升。在外围经济体走出减速阶段,以及国内诸多经济措施推出的背景下,南华期货研究指出,继续看好下一阶段日本经济的表现。
另一方面,日本的通胀预期已经大幅上升,带动了国债收益率的快速上行,市场对“安倍经济学”的前景及日本公共债务可持续性产生担忧。不过,有分析师却认为,事实上,通胀预期的扭转就是“安倍经济学”初步成功的标志。
进入“波动时代”
日本货币政策的转变主导着第一季度的金融市场。继4月日本央行宣布在两年时间内达到2%通胀目标的新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之后,股市迎来大涨的欢愉,日元应声下跌,日本国债价格步入了剧烈震荡阶段。
4月5日,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跌至32个基点,并旋即翻倍反弹,日本政策对于未来市场的冲击充满不确定性,加剧了市场流动性的下降,日债市场波动剧烈。
国际清算银行(BIS)在对日本经济的2013年第一季度报告中表示,作为对应措施,日本央行开始了为期一年的资金运作,为市场提供稳定的融资来源,同时改善了购买日债的操作方式,有效抑制了日债市场的波动性,至少暂时看来是这样。
然而,日本央行并没有十分宽松的余地进行金融市场干预。在从常年通缩到通胀恢复的预期变化中,日本金融市场的实际收益率也同步发生变化,由此引发资产价格难逃快速剧烈改变,而且涉及的资产配置调整规模非常巨大。
根据IMF统计,日本的银行资产中约有1/4是日本国债,金融和居民部门都大量持有本国债券,瑞银证券指出,在资产从债券中大规模转移出来的初期,私人部门根本难以接手,也许只有日本央行才能成为唯一的交易对手方。
在这种背景下,日本央行已经庞大的资产负债表将再度扩大,理论上可以通过创造基础货币来无限度地扩张资产负债表,但希望届时经济增长可以走上正轨、通胀实现转正,银行信贷也逐步回升,而其他的通过抑制手段来限制部分债券持有人保持债券,也将造成机构资产收益率下跌,引发股价下跌。
附带的连锁效应还包括,出于对追逐收益的偏好,日本投资者在抛出日元债券之后,再大量买入国外债券,引发资本外流,造成日元在外汇市场上下跌;或者国际热钱对波动的股票市场形成冲击。
在这种观望的情绪中,分析师认为,东京股市的暴涨暴跌,只是高杠杆风险资产价格波动的体现,不管“安倍经济学”是否能成功结束通缩,未来潜在的波动还将继续,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将持续面对日本金融市场进入“波动时代”的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