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6月13日凌晨消息,路透社周三文章指出,如果新兴市场货币的动荡进一步升级到全面的投资者逃离,美联储可能在决定何时放缓自己的印钞性政策时遇到全新的难题。
文章指出,考虑到从国内通货膨胀、青年失业、长期失业、信贷增长不利和银行体系的稳定等美联储政策的明显影响,从土耳其到南非甚至韩国的市场起落只是使得这种影响力更加明显而已。
但是,美国和发展中世界经济体从世纪之初开始的纠缠意味着,美国货币政策和货币在世界另一极动向之间的联系可能比大家之前认为的更加紧密。发生在使用海量持有美国国债作为资本保险缓冲的新兴经济体内的金融冲击可能使得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立场的决策更加复杂。
纽约梅隆银行策略师西蒙-德里克(Simon Derrick)指出,“和之前很多次的新兴市场危机一样,虽然联储通常会提及要撤销货币政策,但是之后总是因为这些问题而被迫采取更为宽松的立场。”
为了避免类似1990年代后期时出现的长期,同时也是毁灭性的投资冻结,亚洲乃至全球各地的经济体都选择建立强大的现金缓冲来保护未来外国融资的“忽然停止”。
过去十年以来,新兴市场经济体吸收了数万亿美元,希望寻求更高速增长和更高收益率的西方投资,而中国历史性地融入世界经济也助长了大宗商品的“超级周期”。
为了避免本国货币的快速升值,新兴市场国家央行大量购入进入该国的美元,欧元等其他硬通货币,造成这种外汇储备达到了7.2万亿美元的规模。这与2004年以来,进入新兴市场的约8万亿美元私营资本流形成了呼应。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算指出,这些储备中有超过60%是美元,也就是约4.4万亿美元,剩余部分中又有至少80%,也就是3.5万亿美元是以美国债券形式存在,绝大部分是美国国债。根据这种宽泛的计算,仅仅是中国就持有约1.6万亿美元美国债券,剩余部分广泛分布在亚洲,俄罗斯,中东和拉丁美洲。
这种看似稳定的结构在十年前被德意志银行的经济学家称作“布雷顿森林体系二代”,美国前财政部长拉里-萨默斯(Larry Summers)在几年后戏称这种局面是“(类似核威慑的)金融上确保可以同归于尽”。但是除了在2008年到2009年期间,因为压力相关的金融动荡带动下的美元汇率短暂上涨以外,这种缓冲的实际效果从未被真正测试过。
如果以联储的评估来看,在2013年早些时候曾经有三周时间出现并被成功逆转过的,新兴市场货币忽然而且深度的下跌,最终发展成为雪球效应,这些储备有极大的可能被出售以便稳定市场。
货币储备的下降同样要求出售美国国债,这将使得美国长期利率飙升,进一步提高美元汇率,加剧震荡。
美联储是否可以忍受这一结果?在1990年晚些时候,当时的联储主席格林斯潘逆转了被指责为将新兴市场国家推向悬崖边缘的1997年加息趋势,在1998年之内三次降息以应对危机的深化——即使当时的危机对美国经济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冲击,华尔街的泡沫还在继续膨胀中。
作为他的继任者,伯南克是否会采取类似措施——或者至少是采取行动平息一下因为对美国国债收益率上涨可能危害增长的恐惧而升级的放缓量化宽松措施的市场讨论呢?
这一假设中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因为没有1990年代的固定汇率机制,而是普遍允许更灵活的汇率机制以减少外部压力,同时通过更优惠的贸易条件来享受竞争力的提升,新兴经济体可能没有办法太快降低储备。
即将离任的俄罗斯央行行长谢尔盖-伊格纳季耶夫(Sergei Ignatyev)在上周的发言中表示,“最关键的是,我们的汇率几乎是浮动的,接近于自由浮动了。”话虽如此,和波兰一样,俄罗斯也在2008年到2009年,信贷危机最严重的时期内被迫减少了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储备。
也有意见认为,很多新兴市场国家海量储备的存在本身已经足以缓冲资本的流出。德意志银行的马库斯-荣格尔(Markus Jaeger)指出,中国,韩国和俄罗斯只有很小的经常账盈余,短期债务在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低于50%。
更重要的是,美联储可能判断美国经济强势到足够吸收忽然提高的收益率带来的某些冲击,而决定不管如何都继续收紧货币政策。
但是新兴市场的危机是以能够自我发展成型而著称的——这主要是因为投资者担心流动性不足以及不能以公平价格出售持有的证券,迫使他们中的很多人出于保护自己的考虑而先发制人抢先退出。
如果这种情况发生,潜在的恐慌可能需要一些来自故乡的回应——最终责任将落在华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