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VC的素质参差不齐,有职业的,有独立的,各种各类。他们就像星探一样,兜里踹点钱,然后四处找项目,发掘几个明星,然后捧起来,接着高价转手,这就是他们的工作。
回顾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这几年,大家都会发现,每当一波潮流来袭的时候,就会有一大波VC涌进来,看一个,投一个,管它。然后潮水退去,死的死,能抱一起的抱一起,成为巨头的也就那两三个。
团购那波是如此,社交那波也是如此,去年的游戏也是如此。管它什么东西,只要你是一个稍微靠谱的人,你正准备做一个跟潮流的项目,就投。不管死活,先占个位置,然后就开始忽悠下家接盘。也不知道哪天,就变成了********,谁最后接盘,就只能自认倒霉吧。
如今,在APP泛滥的时期,VC对APP是越来越谨慎。而且今年也没有什么杀手级的应用出现,尽是游戏的天下。
软硬结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一波,将会是一个潮流。但奇怪的是,VC不敢投。当然,其中有各种因素存在,总结大概有以下几点:
1、玩家多,专业少
现在的创客,大部分是玩家,专业创客非常少,能做出精品的也不多。很多项目本身是很有意思的,稀奇百怪的东西很多,但真正量产起来,可能买单的人不多。
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业余搞的,全职的很少,因为这玩意在量产之前,都无法赚钱。没有赚钱,连生存都有问题,又有多少个肯放下已有的饭碗,去搞一个不知道有没有未来的产品。
他们一部分希望有VC能给钱,这样就有钱可以专心搞下去。但是,很少VC会傻得跟创业团队共同成长,他们都是希望,投了之后能尽快套现,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2、硬件无法忽悠
硬件不像软件那样,可以忽悠,能讲的故事很有限。而且在做出来之后,实际看的是能卖多少个,这个数量就等于APP的下载量。很实在的摆在那里,这个硬件每个月能卖多少件,能赚多少钱,都是一目了然的。
而且硬件卖得好不好,除了产品本身,更关键的是渠道问题,VC怎么出去跟别人忽悠呢?
3、大多数VC不懂
硬件很实在,做得好,渠道铺下去,钱就滚滚来了。但很多VC不在行,而且很多VC也不想在行,只想收了赶紧套现,不然就麻烦了,因为硬件不好吹。
他们就像一直没有脚的小鸟,一生都在天空飞,困了就一边飞一边睡,根本不懂得落地,因为一落地可能就死了。
他们看不懂硬件,看上起很好,但实际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他们因为看不懂,所以不敢冒险。
4、风险大
硬件这东西,产品好,见钱快。但是存在的风险是,周期长、环节多、变数大。
一款产品,从研发到量产,再到销售,整个周期非常长。在开始量产的时候,还要压一堆钱在里面,还有库存等问题。如果货卖不出,就不是钱了,最后搞砸之后,把硬件一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VC可不是什么慈善家,他们从来都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只能共富贵,不能共患难。
5、你挑人,人挑你
VC不断的见各种团队,在挑一个能快速套现赚钱的同时,其实别人也在挑VC。
在整个硬件创业团队里面,可以分两种,一种是自己能赚钱养活自己的,一种是自己都养活不了自己的。
对于那些已经赚到钱的团队而言,他们对钱其实不是非常在乎,没有什么理由要让一个急于套现又不懂硬件的VC进来添乱。
如果他们需要钱的话,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为了能扩大规模,把产能和销售以及市场份额扩张起来,所以他们需要钱。但同时,他们也非常谨慎,如果这个VC不懂硬件或者不是熟人介绍,一般不可能让他占这个便宜。正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
而连自己都养活不了的团队,尽管产品想法非常好,动手能力也不差,但这些VC连见都不想见。就算见了面,也因为各种不放心,一直在观摩,他们基本都不会与这些团队共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