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一份关于《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按营业收入排名)的系统分析数据表明,仅有3家非印度公司由印度人担任CEO,它们分别是由拉克希米·米塔尔领导的安赛乐米塔尔集团(米塔尔创立的横跨10数国的国际钢铁公司),安舒·贾恩坐镇的德意志银行,以及卢英德领军的百事可乐。
身居《财富》世界500强CEO高位的印度人并没有想象的多。这是否说明,《时代》杂志所称的“印度是培育全球老板的理想之地”并不属实?其实不然。印度确实输出了相当多的经理人。
还有这样一组数据:针对美国标准普尔500强企业的一次权威调查发现,这些企业中的CEO美国人最多,其次是印度人,他们领导着其中7家公司,加拿大人则有4个,甚至连标准普尔都曾选了一位印度裔(德文·夏尔玛)当总裁。
纳德拉、皮查伊先后执掌微软、谷歌,则无疑是里程碑式的。
为何全球首屈一指的高科技企业、跨国大企业如此青睐印度裔高管?他们为何能打破“玻璃天花板”?
为人谦逊职业意志强大
南新罕布什尔大学最近进行的一项跨文化研究,对来自美国和印度的经理人进行分析,发现更多印度管理人员的领导素质能达到最高水平。
该研究称,印度经理人面向未来,“集真诚的个人谦逊态度与强大的职业意志品质于一体。这些领导人能取得非凡的成就,低调地建立优秀的组织”。
印度企业家在海外的抱团文化,也是造成印度人才冒起的原因之一。
上一代在硅谷闯荡的印度人站稳阵脚后,便努力协助后来者,他们建立组织和天使基金等,让随之而来的印度人加快成功,又帮助后辈打破印度人只能当工程师的框框,教导他们做好管理工作。
语言和文化优势明显
语言优势和适应不同文化的能力,使得印度裔在管理层之中相比其他亚裔更容易脱颖而出。
由于英国的长期殖民统治,英语和印地语并列为官方语言,英语成为很多印度人接近母语的语言。在大城市里,出身中产家庭的年轻人过着西方的生活,看好莱坞大片,听西方流行音乐。
语言思维和欧美相近,加之印度人开放热情的性格和崇尚个性使得他们更加适应欧美文化。
印度人能歌善舞,从小生活在大家庭里,容易养成外向和热情的性格;印度人平时就喜欢侃大山和辩论,也使得他们大多巧舌如簧,口若悬河,这些都助力他们在职业生涯中更加融入公司和团队。
高等教育国际化
印度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较高,在融入国际市场的经济管理人才教育方面拥有较长历史。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印度理工学院等知名学府向欧美输送大量技术人员。
印度人在理工特别是数学方面的天赋早已世界闻名,凭借在这方面的专才,再加上近乎母语般的英语水准,印度向硅谷输送了大量的IT工程师。
据印媒报道,目前在美国的印度学生已超过10.3万名,是第二大外国学生群体。有数据显示,2014年,78%的印度学生选择学习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学科。
著名的印度理工学院正是培养这类技术精英的摇篮。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印度理工学院毕业生大批涌至美国。他们进入美国名牌大学如斯坦福、麻省理工学院深造,然后加入美国的高科技企业,继而在风起云涌的八九十年代,在电脑、金融、跨国公司等领域尽领风骚。如今,这些来自印度理工学院的精英分子,已在世界上形成一个庞大的“兵团”。
谷歌新晋CEO皮查伊、软银集团总裁尼科什·阿罗拉、英国移动运营商沃达丰前CEO阿伦·萨林等可谓其中代表。
更为重要的是,印度商学院教育很早就与国际接轨。
印度管理学院(IIM)等高等学府就是培养印度管理人才的摇篮。
早在20世纪50年代,该校在麻省理工学院史隆管理学院的帮助下成立加尔各答分校,在60年代又与哈佛商学院联合创立印度管理学院艾哈迈达巴德分校。
百事可乐CEO卢英德、万事达卡CEO阿贾伊·邦加和哥哥联合利华前CEO文迪·邦加、英国酒业巨头帝亚吉欧CEO伊凡·梅尼斯等都是该校毕业的。
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印度人开始担任欧美知名商学院的院长。
2010年,著名的美国哈佛商学院任命印度裔的尼廷·罗利亚为该学院第10任院长,罗利亚也成为这座著名学府102年历史上的首位外裔院长;芝加哥商学院也选定印度人苏什·库马尔担任新一任院长;在欧洲,原籍印度的前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名誉院长迪帕克·詹恩2011年出任INSEAD商学院院长一职。
印度反思
如何阻止人才外流
皮查伊的崛起,让人们再一次看到了印度人对硅谷乃至跨国企业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印度总理莫迪在推特上对这位谷歌新任首席执行官表示祝贺。《印度时报》将皮查伊的上位视为印度裔CEO的里程碑。
骄傲之余,印度媒体也对印度IT行业现有发展进行反思,思考为何皮查伊们是在美国而不是在他们的出生地做出如此成就?
去年,一份报告指出,在硅谷工作的人中,印度人占6%,但却有16%新创企业由印度人创立。若单计由移民创立的公司,印度人更占32.4%。
印度国内的环境往往留不住人才,一流专业人才纷纷落户欧美,甚至有印度媒体笑称一流人才移民,二流人才在本国经商,三流人才从政。
不少印度网友则感叹“又一位印度人才流失到美国去了”,并呼吁“要从根源上解决印度人才流向海外的问题”。
(责任编辑:DF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