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巴黎发生的恐怖袭击震惊世界,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现状,涌向欧洲的难民潮和极端势力蔓延将给世界带来什么,目前的乱局究竟是怎么造成的,中东问题恶化如何才能解决。
这一连串的问题西方国家曾试图视而不见,但难民潮和恐怖袭击接踵而至,欧洲如惊弓之鸟,陷入混乱和恐慌。国际社会也因此感到情况紧急,土耳其安塔利亚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以讨论世界经济重大问题为主要任务,也不得不把中东乱局引发的恐怖袭击列入议事日程。
美国一直以来主导中东事务,近年来在经历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后,对中东的战略有较大调整,总体呈收缩态势。始于2011年初的“阿拉伯革命”在西方支持下,横扫西亚北非,使整个地区的政治生态、社会治理结构遭到破坏,极端势力乘虚而入,攻城略地,力量不断壮大。域内域外大国支持的“代理人战争”愈演愈烈,一些国家内战频发,整体处于无序和碎片化状态。
最近,俄罗斯从全球战略布局考虑,直接派武装力量军事介入叙利亚局势,持续空袭叙反政府武装和“伊斯兰国”(ISIS)极端组织,支持叙利亚阿萨德政府打击反政府武装,收复了不少失地。美国以及沙特阿拉伯等海湾国家始料未及应对无策。美、俄、沙特、伊朗等就叙利亚问题进行紧急磋商,也是前所未有,但都是形势比人强,被事态发展牵着鼻子走。
中东局势演变和大国地缘政治角力日趋尖锐和复杂化。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最近撰文称,“美国的中东政策已经到了无力影响地区事态发展的悬崖边上”。
美国朝野近来对美国的中东战略进行了反思。美国自“9·11”恐怖袭击以来,在中东进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反恐战”,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让美国遭受重大打击,软硬实力均受严重挫折,可以说是美国霸权走下坡路的“转折点”和“催化剂”。奥巴马总统上台前就誓言从中东撤军,入主白宫后即采取行动,逐步减少在中东的战略投入,实施战略转移和战略收缩。美国对外战略进入重新布局、调整改革的新时期。这一战略调整的趋势迄今没有改变。
不少中东问题专家认为,目前美国的中东政策才是“常态”,是对全球反恐战的“纠偏”,过去几十年美国对中东政策在军事上都颇为“克制”;那种认为奥巴马怯于在中东用兵、不想卷入全球冲突的看法,是误读了奥巴马的战略思想。美国在中东的战略收缩态势并非缘于美国希望撤出该地区,而是由于中东地区政治和经济发展挤压了美国有效干预的空间和基础。美国这样做无非是顺势而为,而不是有意为之。
当然,日益恶化的中东局势就美国对外战略调整而言,确实是块“心病”。中东地缘政治和石油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来就是美国对外战略的重要地区。美国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直主导中东事务,自然不会也不可能完全退出中东。但美国的战略调整导致中东混乱的结果令美政府进退失据。
美国政治学家福山坦言,美国可能没有办法消灭ISIS,因为“经过十几年努力,美国根本没有彻底铲除基地组织,ISIS不可能比基地组织更容易打败”。
从历史经纬看,“9·11”之前美国一直是该地区不可或缺的“维持现状”的霸权国家,从不直接卷入军事冲突,包括1948年阿以战争、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上世纪80年代的两伊战争等。这种状况直到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才被打破。美国之所以能够既做“战略庄家”,又不需直接派兵参战,主要原因是美国的地区利益与其主要地区盟友——海湾国家始终是一致的,那就是维护稳定的石油供应和油价。这需要保持地区总体稳定。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后,美国和海湾国家又增添了“遏制伊朗”这一新的共同战略目标。
斗转星移,历史的变化是无常的。进入新世纪以后,中东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十几年时间里,关注国际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人不难发现,美国与中东地区盟友和合作伙伴的关系基础被逐步削弱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自然是中东最重要的石油资源因素。由于美国水力压裂技术的突飞猛进,美国石油生产一日千里,很快将超过沙特阿拉伯成为世界第一大产油国。石油供求关系的巨大变化使美国对中东特别是沙特石油的依赖大大减少,也使沙特在美国对外战略中的优先地位降低了。美国沙特关系的重要性下降了。
虽然中东石油对美国石油公司依然十分重要,欧佩克组织对世界石油的定价权也还有很大话语权,但美国由此在处理中东问题上的确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战略灵活性和回旋空间,使美国的战略收缩和转移成为可能。
其次是中东极端势力的迅速扩张和蔓延不仅破坏了地区的政治生态和社会治理结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美国与地区盟友间的密切关系,使之显得十分脆弱。
“9·11”以后,基地组织在中东的广泛存在及其恐怖威胁,使美国和沙特阿拉伯、卡塔尔等海湾国家紧密联手,共同打击基地组织和其他恐怖势力。海湾国家并积极支持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伊战结束以后,特别是“阿拉伯革命”的蔓延和中东乱局的扩散,使得中东局势发生了逆转。沙特等国把注意力集中到对付伊朗和叙利亚的阿萨德政府。
这些国家与美国渐行渐远,而美国也觉得没有责任再去保护这些盟友的利益。这种双向的“疏远”和利益相左,加上美国从沙特等国进口石油逐年减少的现实,双边关系冷却了不少。与此同时,对各国政治经济形势恶化和对域外势力干预的不满,使伊斯兰极端思想蔓延有了更大的市场。这些思想在阿拉伯世界有许多追随者,特别是在年轻人中间。
再则,中东地区政治经济形势系统性恶化,治理架构崩塌,使该地区对美国战略投入以及投资和贸易的吸引力大为减少。中东地区水资源匮乏、农业生产困难、劳动力严重过剩,而且大多数国家财政情况恶劣、外债负担重、公务员队伍庞大且效率低下,投资环境根本无法与亚洲等地区相比较。各国普遍存在的内战和内乱产生了数以千万计的流离失所人员,数百万难民涌向欧洲和其他国家,不仅引发了欧洲的政治和社会危机,而且还有可能为恐怖势力藏身其中提供土壤。
目前,欧洲国家从德国、法国、英国到北欧国家普遍亮起了对难民的“红灯”,法国在遭受最近大规模恐怖袭击后,甚至采取关闭边境等极端的防范措施。美国虽然因为有大洋相隔暂时未受到难民潮影响和恐怖袭击的威胁,但前车之鉴如何能忘?“9·11”的噩梦始终萦绕、纠缠着美国。中东这样的政治经济环境又如何能使美国公司提起兴趣,奔赴中东去投资和做生意呢?
还有一点值得关注,美国在伊拉克战争的同时,对伊拉克曾抱有很大希望,想把伊拉克打造成中东“美式自由民主化”的孵化器,到目前为止结果让人非常失望。伊拉克不仅没有成为民主国家,其部分地区反而成了极端势力拓展力量的大本营。
最后需要指出,美国赖以支持的中东各国的社会基础,包括军队、石油业巨头、技术官僚队伍、知识分子精英等,他们对社会治理和主流思想的影响力几乎已经消失。这部分要归咎于这些社会阶层是“既得利益者”,老百姓认为,目前出现的混乱和经济长期停滞与这批既得利益者有很大关系。而这些社会的管理者,对美国也是一肚子怨气。美国在中东的支撑基础越来越弱。
美国希望维护其在中东的战略利益,维持中东局势的基本稳定,对目前的乱局也是左右为难,有苦难言。同时,美国全球战略布局正在调整,经济复苏需要时间,应对中国等大国崛起依然是其今后较长时间的战略重心,美进入战略收缩阶段也会持续几年。因此,美国对中东将维持目前“一步三回头”的谨慎做法,更多采取“离岸平衡”政策,不卷入直接的军事冲突,不卷入“国家重建”,而是依托美国在中东的各种“杠杆”,来撬动可以利用的力量影响地区格局的走势,保护美国及其盟友的安全和基本利益。
虽然奥巴马总统对中东的战略调整和谨慎态度受到美国国内许多人的批评,共和民主两党竞选人也在就此进行政策辩论,但估计美国对中东的大政方针暂时不会改变。同时,中东地区各国自身矛盾和问题积重难返,极端势力还在扩大影响,中东乱局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还将持续。
(责任编辑:DF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