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速连续6 个季度下滑,并在今年二季度出现3年来首次破“八”,使得全局性的稳增长再次被提升为宏观政策的首要目标。特别是在内需提振短期无望,出口基于欧债危机的蔓延难对经济增长有贡献的情况下,中央再次提出稳增长首要是稳投资的思路,而这种政策思路一方面造成了房地产再次逆市回暖,另一方面,抑制了很久的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再次井喷,一些地方再次提出了宏大而吓人的投资计划,最典型的案例是长沙和贵州。
长沙市政府最近拿出了一个包括195个项目,总投资额高达8292 亿元的2012 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长沙市去年全年的地方财政总收入只有668.11亿元,这意味着,8000 多亿的投资项目需要该市10多年的财政收入。与长沙相比,贵州省在最近编制的《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提出的投资计划则更为庞大,该计划称,今年5 月至今已收集项目 2382个,筛选出投资总额达3.25万亿元的项目,而贵州省2011年的财政收入只有1330亿元。
在稳增长的大背景下,诸如长沙、贵州一样的投资冲动,恐怕并非个案。早在中央提出将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之前,一些地方已经希望中央再次出台 “4万亿”的刺激计划,通过新一轮的投资狂潮,拉动经济增长。
如果投资可以解决时下的问题,就没有必要通过减税和结构调整这种痛苦的选择,也没有必要解决中小企业的困难,这种路径依赖,过去30年的发展已经证明,再无需证明。过去4年中国经济的表现说明,仅仅为了短期的稳定再次放开货币水龙头,启动政府投资,加大项目审批的速度,长期看不仅无法稳定增长,反而会积累更多的风险,从而使得中国经济陷入一个产能过剩的恶性循环。实事求是而言,今年中国经济之所以快速下滑,除了欧债危机的影响之外,更大的原因就在于前两年的刺激政策延缓了结构调整的努力,因为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的行业再次非理性膨胀,从而造成了更多的产能。
从地方政府历来的发展思维看,只要中央不遏制,地方从来不缺乏投资冲动。当然,这和地方多年来追求经济增速以及经济规模排名的恶性不无关系。在单纯追求速度和规模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就会不顾自己的实力,强行上马一些“看得见”的项目,换取任期内的政绩,从而将庞大的地方债务和财务黑洞留给下一任。过去几年的“4万亿”刺激计划,地方配套投资高达18万亿元,短短两年时间就使得地方债务飙升至10万亿元,而很多地方上马的项目,即使现在来看,也基本还债无望,很可能引发不容乐观的银行坏账。在今年稳增长的情况下,如果再次听任地方随意涂鸦,大胆投资,在地方政府自身的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只能借助于银行信贷。债务黑洞越积越大,这对于银行而言,无疑是一个灾难性的选择。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比经济下滑更危险的,是警惕地方政府在“稳增长”的烟幕弹下,再次拿出庞大的投资计划,将政绩留给自己,将债务留给银行和后人。这种多年来累计的风险,不下决心解决,则很可能成为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可怕的********,很可能会毁了中国经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