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2月6日发布的《201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依然较强,在宏观政策的协调配合下,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态势。报告提到,央行将合理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及其他创新流动性管理工具组合,调节好银行体系流动性,引导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对于当前经济环境,央行报告指出,未来一段时期,全球经济有可能继续缓慢复苏,美国已经历一段持续的去杠杆过程,对经济的负面拖累逐步减弱,欧央行的流动性支持计划也对稳定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而形成一个总体较为疲弱但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从国内情况看,推动内需增长的积极因素也在增多。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均超过GDP 增速。随着促进消费增长的政策力度逐步增大,收入分配改革推进,居民收入增速有望较快增长,结构逐步改善。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会趋于增大。
而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投资需求仍比较旺盛,基础设施、产业升级以及技术改造等投资领域比较多,这是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此外,中国经济已经历了一段去库存过程,工业生产对需求回升和预期变化更为敏感,也有利于经济稳定增长。
但报告也指出,近期投资回升尚主要依靠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推动,经济企稳的基础还不够稳固,部分领域投资冲动持续较强与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相对不足并存,结构不平衡问题仍比较突出,资源环境约束也在明显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还很艰巨。同时,物价形势不确定因素在增加。物价短期可能受到供给冲击等影响,中长期看则主要取决于总需求、产出缺口和经济的结构性变化。
对于下一阶段政策思路,央行报告再次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通胀、防风险的关系,把握好货币政策调控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加强政策协调配合,维持货币环境的稳定,着力改进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为市场经济自身的调整和稳定机制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货币政策方面,将继续根据国际收支和流动性供需形势,合理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及其他创新流动性管理工具组合,调节好银行体系流动性,引导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信贷政策方面,报告表示,将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三农”、小微企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等的信贷支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等。
报告还表示,要加快培育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增强风险定价能力,用好利率浮动定价权合理定价,加强主动负债管理和成本约束,科学评估利率风险,完善定价机制,自觉维护定价秩序,进一步提高中央银行市场利率调控水平。
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使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更大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支持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稳步拓宽人民币流出和回流渠道。推进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挂牌人民币对新兴市场货币等交易,更好地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服务。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变化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加强对跨境资本的有效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