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退出对人民币汇率的干预到再次入市干预,不过大半年时间,看来央行的“苦日子”又来了。
央行数据显示,2012年12月末我国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为258533.48亿元,当月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增加1346亿元。而11月,这个数据是-736.27亿元。过山车似的数据表明,央行再次入市干预了。
外汇占款数据很重要,因为它直接表现为金融机构投放到社会的资金,表明整个实体经济和社会流动性的松紧程度。其实,从2012年3月、4月开始,央行就基本停止了对市场的干预,当时央行的判断是人民币汇率已达到了均衡水平。从2012年4月份开始,外汇占款增加幅度就出现逆转,其中4月、7月、8月和11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负增长,这说明企业或个人已对人民币汇率的判断由升值预期转为贬值预期。
这个局势到了2012年7月、8月出现了变化,主要是下半年中国宏观形势出现好转,央行通过两次降息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流动性进一步宽松,房地产市场加速上扬。有人测算,2012年一年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房价上涨达30%以上,这是吸引境外资金的一大来源。
2012年,我国外贸顺差全年同比大增50%,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期。这说明欧美经济拮据了,消费不起自己的昂贵品牌,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正中他们下怀。
当然更为长期的因素是美国推出QE3(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又推出QE4(第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欧洲央行也向美联储学习,实施各种量化宽松政策。又加上日本央行因安倍晋三上台,更将量化宽松政策推向了极致。这些政策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对人民币汇率形成“十面埋伏”境况,本来已到达均衡汇率的人民币再次走上大幅升值的道路。
央行为了阻止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再一次入市干预,可以预见,12月份,央行的外汇储备也有一个可观的增量。
那么,问题是这个趋势是短期还是长期趋势?央行的流动性管理是否仍将重新动用央行票据和存款准备金率?
目前很难判断,但有迹象表明,也许此轮人民币升值是短期现象:首先美国经济已进入强劲复苏,包括企业盈利、新房销售和非农就业都大大改善,而财政悬崖有望持续改善,尤其是美国实现能源独立将为美国经济复苏带来廉价动力,美元将很可能大幅升值。
更重要的是,根据1月3日美联储发布的议息会议纪要,联储开始担忧宽松政策带来的通胀风险,并首次提及可能在2013年年底结束量化宽松,并直接开始讨论何时退出。
美元是国际金融市场的指挥棒,一旦2013年美元结束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对其他货币汇率产生决定性影响,那么,此轮人民币汇率的急升就有可能划上句号。
当然,决定人民币汇率的不仅仅是美元,还有国内的宏观经济状况,如果此轮复苏不能继续,如果政府在启动民间投资、在新型城镇化、在各项改革措施落实等方面难有作为,则此轮弱复苏有可能在今年年末或明年上半年变得更弱。在国内外因素交相作用下,人民币汇率可能再次回到贬值的通道上。
从央行行动上看,他们对人民币已达到均衡汇率的判断没有改变。
2013年1月18日,央行发出通知,将在公开市场上启用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该工具将在银行体系流动性出现临时性波动时择机使用。自2012年人民币进入贬值通道后,中央银行票据退出历史舞台,央行启用正逆回购作为流动性管理工具。而此轮人民币汇率重拾升势后,央行并没有重拾中央银行票据,而是继续深化对正逆回购的运用,表明央行目前没有长期看升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