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这一提法一度广受国内外关注,如今,改革正在稳步推进。
6日,由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涉及行政体制、财税、金融、投融资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其中,取消和下放62项行政审批事项引发热议,这是继第一批取消和下放71项行政审批项目后,两周内国务院再次向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出手。此外,更是明确提出以政府职能转变的新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这透露出怎样的改革新走向?
对新一届政府上任一个多月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决心,7日,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导报特约评论员徐逢贤对经济导报记者说:“这一举措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作机制的本质,有利于社会资源更好地配置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导报特约评论员乔新生也认为,此举契合当前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我国企业的交易成本越来越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我国行政审批的事项较多。如果不尽快解决审批事项过多过滥的问题,那么,我国的市场经济将会被彻底扭曲,行政审批经济将会卷土重来。”
给经济注入活力和动力
“政府此次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旨在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过多干预,这样一来,必然加快民营资本进入经济领域的速度,调动小微企业的积极性,淘汰过剩产能,将经济发展的重点向惠民等领域倾斜,给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徐逢贤说。
新一届政府重拳出击,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背景众所周知———尽管我国全面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经进行了12年,但是行政审批束缚经济发展的现象依然存在。
“过去一个投资项目往往要经过层层严格审批,政府过多的行政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小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的发展。”徐逢贤认为,在生产要素领域和行政垄断行业的市场化改革的滞后,成为当前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特别是结构优化的根本问题。
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就曾表示,现在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还有1700多项,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削减1/3以上。
全国政协委员赖明也一度痛陈行政审批之弊:企业家感慨,投资一个项目竟要过53个处、室、中心、站,经100个审批环节,盖108个章,全程需799个工作日。
长期以来,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过多,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同时也导致投资消费失衡、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
徐逢贤表示,在经历了经济增长2位数的高速发展后,如今,增速放慢,我们处在一个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的过程中,对于不适合经济发展的产能就要做相应调整,而长期以来,由于一些地方对微观经济的具体运行干预过多,影响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
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把职能转变作为新一届国务院工作开局的关键,把减少行政审批作为职能转变的突破口,在本届政府召开的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上就已经被明确提出。
徐逢贤认为,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之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具体地说,就是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
在徐逢贤看来,政府职能转变了,行政审批环节简化了,企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比较灵敏的优点,生产和需求得到及时协调,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所必须的。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减少行政审批,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需要。”乔新生说。
乔新生表示,我国的市场经济与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不同,前者是在不断下放行政审批权力的条件下培育起来的,因此带有行政色彩。而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则是在自发竞争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正因为如此,新一届政府才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通过摆脱过多的行政审批束缚,赋予经济更多的活力,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阻力在既得利益集团
此次会议不仅明确要取消和下放62项行政审批事项,还指出,在推进改革中,要确保各项改革顺利有效推进,坚持依法行政,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徐逢贤对此表示,理清并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也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关键。
在乔新生看来,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就提出要正确处理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学术界也在讨论“小政府大社会”的问题。但是现在看来,由于主要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中,因而这场改革实际上是自我改革,改革的难度可想而知。
“减少行政审批,实际上是一次行政体制的深化改革,它所面临的最大阻力就在于既得利益集团。当前在行政审批旗帜下已经滋生了各种各样的既得利益集团,这些既得利益集团成为深化改革的主要阻力。可以肯定的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会一帆风顺。”乔新生说。
乔新生建议,可以尝试制定行政改革法,由全国人大授权成立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委员会定期公布改革事项,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然后,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有关行政改革的建议,以此来进一步理顺行政管理体制,促进市场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