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5月份经济数据显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幅仅2.1%,涨幅比4月回落了0.3 个百分点,并且低于市场预期的2.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降幅扩大至去年10月以来最低的2.9%,表明整体生产活动不活跃。对此,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5月份虽然经济数据低迷加剧,但货币政策调整的可能性并不大。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表示,5月份CPI同比涨幅低于预期,主要是受到蔬菜价格下跌较多影响,“加之翘尾因素影响,此前外界预期的2.5%的增长还是比较靠谱的”。不过,他认为未来2~3个月内,蔬菜价格仍将保持低位,未来物价回升的可能性不大。
“这次CPI比市场预期低,说明在控制通胀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食品价格的涨幅明显低于预期,但反过来也说明市场消费意愿并不是很强。”申银万国分析师桂浩明指出。
此外,尽管众多专家预计,随着经济的转暖,PPI的降幅将逐渐收窄,但从5月份的数据来看,这一预计再度落空。国务院国资委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表示,PPI的回升比预想的时间要长,经济复苏依旧乏力。这主要是由于前期产能过剩造成的,而去库存的过程依旧较长。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则认为,PPI降幅的重新扩大意味着内需无力,而外需又因汇率高估而受阻,“内外同憋、两头夹攻”共同造成了这种结果,这与1997~2000年间汇率高估时期的经济表现非常相似。
与此同时,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出口等经济增长数据却在低位徘徊。其中,1~5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仅为20.4%,环比回落0.2个百分点,创下8个月以来新低。
多位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指出“目前的经济运行仍偏冷”。 桂浩明认为,结合来看,无论是内需还是外贸,总体情况仍然不乐观,经济增长的转型非常艰难,经济复苏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目前的经济运行仍偏冷。
“目前货币政策面临两难决策,对于物价的温和上涨目前比较适用,房地产仍然应该从严调控,但PPI的下跌又应该放松货币政策。”祝宝良认为,目前货币政策不会从紧,但是否放松,还需要进一步观察。胡迟判断,近期内央行将不会再有相应的货币政策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