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增速大跳水、消费勉强与上月持平、投资和工业生产增速继续回落,5月份宏观经济数据进一步印证实体经济需求不足,经济面临进一步下行风险。而在CPI涨幅进一步回落的同时,PPI同比一年多来持续负增长,加剧了通缩风险,经济复苏之路再添荆棘。
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近日相继公布一系列宏观数据。5月份出口增速从4月的14.7%大幅跳水至仅1%,投资累计增速由20.6%继续放缓至20.4%,消费增速12.9%,与4月的12.8%基本持平。上述三项数据均低于此前市场普遍预期,显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动力不足,实体经济仍然疲弱。
工业生产增速常被用作衡量经济实际增速的硬指标,工业生产增速的回落也进一步印证实体经济需求不足。数据显示,5月份工业生产增速由4月份的9.3%回落至9.2%。这一增速与7.5%左右的GDP增速相对应,因此分析人士认为,二季度经济增速恐难以回升,同比涨幅或由一季度的7.7%进一步放缓至7.5%。
尽管5月CPI同比涨幅意外回落至2.1%,明显低于此前市场普遍预期,但PPI同比持续负增长,且5月跌幅进一步扩大至2.9%,创8个月以来新低。
“PPI全年可能无望转正。”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债券分析师姜超提醒说,未来通胀压力将减弱,更需警惕通缩风险。
不仅实体经济冷,金融“热”也出现消退迹象。
央行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1.19万亿元,比上月少5763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6674亿元,比上月少1255亿元;信托贷款和外币贷款分别增加992亿元和357亿元,均创下去年8月份以来的最低值;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净减少1124亿元。
其实,从近期政策看,政府对经济增长放缓的容忍度有所提高,注意力开始集中于对经济结构性矛盾的调整和改革。
“经济增长模式的改革不可避免要带来经济增速衰退,要调结构就要顶住经济放缓的压力。”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当前经济虽弱势但并不悲观,只要持续稳步推进有效改革,国内经济仍有望实现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