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5%,全年CPI上涨2%,创出2010年以来新低。分析人士指出,今年我国CPI仍将保持低位运行,出现通缩的可能不大。
民生银行首席宏观研究员管清友表示,总体来看,通胀低位徘徊的原因是总需求不强和油价下行,尽管近期稳增长力度增强,但产能收缩、房地产下行和私营部门投资下降的合力大于基建投资的上升,出于通缩和风险防范的考虑,货币有宽松空间,但宽松的空间和力度会被资本外流的压力所限制。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周景彤认为,2014年CPI涨幅走低,与经济下行、总需求放缓、产能过剩等因素密切相关。
周景彤表示,展望2015年,虽然公用事业产品价格改革、部分服务业价格上涨等因素会对CPI产生一定上涨压力,但2015年经济增长将进一步放缓,食品和居住价格涨幅不会很大,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继续保持低水平,需求疲弱将拉低物价涨幅,因此,预计今年物价将继续在低水平运行。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预计今年CPI同比涨幅将低于去年。
此外,去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1.9%。这意味着,PPI已经连续34个月出现了负增长。PPI持续负增长仍加重了外界对于我国通缩压力的担忧,并加强了货币政策调整的预期。
PPI环比下降主要是受国际油价连续大幅度下跌的影响。从影响程度看,成品油、石油和天然气、化学原料和制品三者合计影响约0.4个百分点,占总降幅的67%左右。
在此情况下,不少机构和专家提醒,2015年需要警惕通缩风险。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表示,2015年经济下行的格局没有改变,CPI涨幅将步入“1”时代,PPI持续为负,通缩风险加剧。考虑国内经济及美联储加息预期,2015年上半年尤其一季度是货币宽松的较好时间窗口,预计一季度可能再次降息。
(责任编辑:DF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