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业内人士指出,存款口径调整有望增加银行放款空间,但并不意味着信贷能力增强,对信贷成本的影响也有限。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存贷比考核将逐渐淡化,流动性指标考核会取而代之。
2015年开始,央行《关于存款口径调整后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利率管理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387号文”)中的存款口径调整新规正式实施。业内人士指出,存款口径调整有望增加银行放款空间,但并不意味着信贷能力增强,对信贷成本的影响也有限。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存贷比考核将逐渐淡化,流动性指标考核会取而代之。
在387号文中,央行确定将自2015年起对存款口径进行调整,将部分原在同业往来项下统计的存款纳入“各项存款”范围。新纳入“各项存款”口径的存款有:证券及交易结算类存放、银行业非存款类存放、SPV存放、其他金融机构存放以及境外金融机构存放。
银行可贷资金增加但社会有效需求不足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接受中国金融信息网人民币频道专访时表示,这次调整口径对总的存贷比会产生2个百分点的差异,从75%到73%左右。存贷比分母部分扩大,存款增多,商业银行有更多放款的能力,上限有了更多空间,之前有些触红线的银行有了新的放款能力。
提起这次央行新规对银行贷款的影响,一位商业银行支行负责人向中国金融信息网人民币频道透露,存款口径调整使存贷比分母的基数扩大,银行可贷资金增加,但这并不意味银行信贷能力增强。银行的信贷能力不取决于有多少钱去放款。
“现在不是说没钱放款,而是缺好项目。”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很多人认为贷款利率过高是因为贷款资金不够,实际并非如此,银行可贷资金不是最核心问题,主要问题是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现在实体经济偏冷,好的项目不差钱,差的项目融不了资。目前融资结构失衡,利率高原因很复杂,和经济运行的机制和市场大环境有关,央行的货币政策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这位商业银行支行负责人认为,目前企业赋税重,经营风险大,银行贷款风险高,可能收不回来,贷款利率一时不可能下降。如果换种思路通过结构性减税,把老百姓消费带动起来,增加有效需求,企业的利润率增加,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增加,形成良性循环,坏账减少,风险下降,银行利率自然下降。
中长期利率影响尚待观察供求结构决定融资成本
有专家认为,存款口径调整使放款空间增加,但目前有效需求有限,可能对借贷成本不会有太大影响。
首创证券研发部总经理王剑辉对中国金融信息网人民币频道表示,调整口径加上免交的存款准备金将显著提升银行的贷款能力,从而扩大流动性供给,理论上会新增流动性4.8-6.8万亿元(按照2014年半年报数据).
不过,王剑辉也指出,该政策是否能够固化下来尚有待观察。 新增资金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中短期利率上涨的压力,对于中长期利率的影响尚待观察。
王剑辉初步估计,调整后商业银行的存贷比将由0.66左右降至0.58左右。 银行的信贷能力因此得以显著提升,贷款主要流向低风险、流动性好的业务领域,相关资金成本会逐步下降,无风险收益率也会受到一定抑制作用,有望间接带动社会融资成本逐步走低。
王剑辉表示, 387号文之后,贷款基准利率不会因此变动,但是商业银行的浮动区间会受到影响,下浮空间增大,上浮空间减小,中短期信贷(如票据业务)利率会下降。
赵锡军指出,信贷成本不是受供求关系决定,而是供求结构决定,有些企业能够以低价格获得信贷,有些小微企业借贷利率比较高,应该从结构角度解决真正需要资金的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扩大信贷的供应。
淡化存贷比考核注重流动性指标
央行387号文件也被专家和市场人士认为央行在逐渐淡化对存贷比的考核。
赵锡军指出,央行新的统计结构调整符合现状。商业银行传统存贷业务比重在不断下降,但银行业中间业务交易发展迅速,使得考核指标有新的变化,巴塞尔III协议对流动性指标有考核要求,今后流动性指标考核会更多取代存贷比的考核。
2014年2月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给商业银行设定了流动性覆盖率、存贷比和流动性比例三项指标。其中存贷比不高于75%、流动性比例不低于25%,目前流动性覆盖率指标仅对44家大中型银行实施。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研究院首席宏观研究员赵庆明接受中国金融信息网人民币频道专访时指出,很多国家都没有存贷比的相关指标,随着利率市场化,很多银行吸收存款的能力在下降,过去金融体系主要是存贷款,现在银行产品创新越来越多,监管很细,现在是小的调整,以后存贷比的指标可能会取消。
(责任编辑:DF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