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拥有一系列庞杂产业的商业帝国,复星每个阶段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态势,从和记黄埔到GE,从长江到黑石,再到如今的伯克希尔,它一直难以被准确归类。但相似的是,它一直在试图汲取这些世界级商业巨头的成功经验,力争成为业界领袖。
年轻的和记黄埔
2007年,郭广昌携复星集团奔赴香港H股上市。当时的复星控股或持有的A股上市公司就有7家,此外还拥有在香港上市的红筹股复地,子公司数目超过100家,业务涵盖地产、钢铁及医药等。多元化的产业结构让部分投资者忍不住将其与李嘉诚的和记黄埔(0013.HK)相比较。
但对于横跨港口及服务、地产及酒店、零售、电讯、能源、基建的和记黄埔来说,其产业明显较复星更为庞杂且业务遍布全球。正如梁信军曾说的,复星还只是年轻的和记黄埔。
从体量上来说,和记黄埔2011年收益总额为3877亿港元(约人民币3179亿元),同比增长22%;股东应占净利润为560.19亿港元(约459亿元),同比增长178%。2011年复星国际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568亿元和34亿,约为和记黄埔的十分之一。从业务形态上来看,和记黄埔以产业投资和经营为主,而复星则是通过资本+产业两大引擎共同发展的形态。双方均不同程度涉足零售、医药和地产领域,其中和记黄埔去年的收入主要来源为港口、零售和电讯,而复星的收入来源则为医药和矿业两大板块。
在投资理念上,复星的房地产、商贸零售、钢铁矿业、医药四大板块关联度不强,显然是学习了李嘉诚通过分散投资来分散风险的方式,以期抵抗行业周期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复星旗下的房地产和钢铁行业为周期型、高利润和高风险并存型,商贸零售为现金流充沛型。比对和黄旗下涉足的大多数产业,也皆存在相关度低且回报周期不同的特点。
当然,相对于和记黄埔近四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复星还相当年轻,无论在规模或实力上都与和记黄埔相距甚远。
翻版GE?
在对收购对象的选择和培养中,复星试图效仿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的“No.1 or No.2”原则,以“进入中国行业前三名、具有全球竞争力”为选择目标,似乎也有意打造中国的GE。但GE的多元化成功毕竟有其百年积淀为背景,所以在学习GE的道路上,复星也顶多做到了“形似”的程度。
通用电气2011年度销售收入(不包括NBC环球)为1420亿美元,比上一年度的1330亿美元增长6.77%,全年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2.8%,达到141亿美元。曾一度在2000-2004年间占据了GE总收入40%以上的GE金融业务收入,在现任GE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夫·伊梅尔特的精简下已经收缩到了总收入的35%。他表示还将继续精简GE金融业务,更专注于专业金融,特别是在中端市场这个细分客户群体。
GE金融板块建立的最初目的是为其产业部门提供金融服务,是前任CEO韦尔奇力推的“来钱最快”的业务,最高时曾占整个GE销售收入的60%。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GE金融随着产业部门的延伸和发展,不断拓展其业务种类,增强其服务功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在GE金融板块发展过程中,GE强大的产业背景成为支持其发展的重要推力。复星正是看到了GE这一借助产业优势的模式,在寻找投资项目的时候通常也会从产业相关领域展开,如对国药控股的投资正是借助复星医药(在医药领域的资源优势,而在矿业领域的拓展也是基于建龙集团和南钢股份在钢铁领域的经验复制。
与GE旗下200多人专门从事寻找收购项目工作相同,复星依托产业板块的优势开拓集团层面投资业务平台,先后建立起了十几个投资事业部或专业公司,仅在集团层面,投资岗位就达到100多个。但与GE金融管理层思考得更多的“哪些以及何时可以收购,哪些以及何时可以卖出”这一点不同的是,复星更偏重于战略投资,以长线的价值投资为主。并且,尽管复星集团在金融服务业已有较好的布局,但这些项目尚未到收割期,仍以培育为主。根据复星国际2011年年报,复星在金融领域(指资产管理)的收入为0.56亿,连总收入568亿的1%都不到。而复星2011年投资利润主要受股票公允价值浮亏影响,仅实现13.8亿元;其中收到战略联营企业的利润为4.5亿元。而在资产管理领域,去年复星实现的投资收益分成达0.28亿元。
从企业的发展方向来看,由于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占据核心板块GE金融业务造成了集团利润大幅缩水,如今的GE正将重心重新调整到实业上。伊梅尔特要求保证“金融业务占比降到40%以下”,实现制造业与金融业的协调发展。而大步国际化的复星正通过“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的口号向以保险为核心业务的大型投资集团转变。两者的发展方向显然已背道而驰。
百年企业GE总是擅长根据市场及集团需求变化,通过并购、重组、退出等方式不断调整和优化公司的业务构成,以适应市场发展。但在这一点上,复星的选择跟GE似乎还是如出一辙的。
巴菲特的伯克希尔
伴随着复星的成长走过二十年之际,这个年轻的企业逐渐开始摸索到自己的发展路径——做中国的伯克希尔,转型成为以保险为核心业务的大型投资集团。
2010年,复星集团与凯雷、保德信两大国际PE巨头合作,管理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5亿美元基金,并与凯雷合作设立了1亿美元基金共同投资中国。这一国际化的合作让复星对标伯克希尔成为了可能。郭广昌曾表示,在所有综合类投资模式里,我们最想学习巴菲特。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点毋庸置疑。
著名的伯克希尔·哈撒韦由股神巴菲特于1956年创立,是一家世界著名的保险和多元投资集团。利用资本运作和产业整合的模式,复星先后涉足生物制药、钢铁、房地产、信息产业、商贸流通、金融等多个领域,直接、间接控股和参股的上市公司近30家。从复星的发展轨迹来看,其在资本运作领域经历了多元化产业投资、股权投资、国际化投资三个阶段。而每一次转变之后,复星与伯克希尔的商业模式更接近了一步。
“复星不是PE,我们更接近巴菲特路线。”梁信军表示,“巴菲特最核心的两个点是我们最看重的,一个是资金的来源,另一个是资金投向哪里能产生最好的回报”。
通过保险基金拥有长远的资金且财务压力低,这是巴菲特得以保证长期投资并不退出的原因。由此,复星也同样树立了以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为主的投资理念,并加大对保险领域的投资。早在2007年,复星集团便通过投资中国西部唯一一家财险公司永安保险开始在保险领域的部署,但其规模和盈利能力始终不足以满足复星宏伟的投资愿景,直到获得了美国最大的金融保险机构保德信的青睐。
随着复星与凯雷、保德信等合作项目浮出水面,其投资触角也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延伸,如对法国地中海俱乐部、希腊时尚品牌Folli Follie战略投资等。对于已经管理超过千亿资产的复星,要实现管理万亿资产或许不会是一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