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层面有待进一步明晰
面对巨大的市场诱惑,民间资本蜂拥探索医院领域投资机会。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现有的投资案例基本是由大型医疗集团主导完成,由民营企业复星医药控股宿迁钟吾医院的投资案例实属鲜见。
继2011年收购安徽、湖南两家民营医院后,复星医药快速切入全国医疗服务市场。日前,复星医药收购了江苏宿迁钟吾医院,并以增资扩股的形式占股55%。而作为收购的条件,复星医药提出钟吾医院由注册时的非营利医院变更为营利性医院。
公开资料显示,钟吾医院成立于2002年,由当时宿迁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主任韩炳智和7名同事一起创办。目前为宿迁市第二大医院,拥有500张床位,预计今年收入逾1.2亿元。近年来,钟吾医院一直在与多方接触资本,最终决定与复星医药合作,除了旨在强强合作,更希望借助这个机会变更为营利性医疗机构,解决医院股东们的投入回报问题。
李凯军认为,复星医药收购钟吾医院的案例,解决了阻碍PE/VC投资医院领域的主要难题。李凯军表示,具有良好资质的医院是稀缺资源,由于PE/VC通常采取控股或占有较大份额股份方式持有医院股份,其必须实现控股才能将公立医院私有化。而事实上,一家资质较好的医院一般不缺钱,不会出让控股权,而愿意出让控股权的医院一定存在问题,这使公立医院私有化、民营化面临诸多困难。具体的问题在于,公立医院私有化后退休员工的安置问题、医生的医疗关系问题;民营医院医生水平参差不齐,面临人才管理问题等。
有资深医疗行业人士表示,目前公立医院往往可以享受很多优惠,比如医保定点医院,绝大多数都是公立医院,民营医院很难拿到资格。此外,国家规定非营利性医院是免税的,一些民营资本在收购非营利性医院之后理应改制为营利性医院,但出于希望保留非营利性医院的身份,将全部收益用于医院的继续发展,再通过关联交易把所得利益拿出。而国际上大规模的医疗产业资本往往不能接受这种操作模式。
禹勃则将投资医院领域比喻为“深水区游泳”。他曾将医药和医疗领域的政策做比对、分析:“如一家制药企业的投资标的判断标准清晰,是一个宏观政策层面清晰的微观投资机会,这做起来较容易;而医疗行业则不同,是宏观政策层面不清晰条件下的投资选择,即是只有一个政策引导方向,但关于民营资本进入医疗行业具体的配套政策、每一个标的的基本情况都很模糊,相比之下投资难度大很多。因此,对于投资医疗行业需要有非常强的综合信息来源和政府沟通能力,以及精准的政策解读能力。”
禹勃表示,除宏观政策层面不清晰之外,导致资本对于医疗市场观望多、实践少的原因还包括资本市场对于医疗领域的退出路径不明确,以及社会对于将医疗行业作为一种获取收益的商业手段存在一定认知障碍。
对于退出问题,李凯军表示,复星、华润、北大医疗集团、国药、远东等都有很强大的团队在看医院项目,不同机构收购医院的想法不同。如复星、国药等有很强的医疗配售能力,对他们来说,收购医院股份意味着掌握更多生意,可以长期持有医院股份。对于PE/VC而言,往往亦存在两种盈利模式,一是作为长期投资,享受每年分红;二是实现并购退出,将医院股份卖给大的医疗集团。“只要是一个盈利的,并且无员工、股权纠纷的医院资产,不愁找不到买家。”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