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投资资讯 >> 风险投资 >> 浏览文章

中概股生意不好做,投行家开始离华迁徙?

2013-3-8 7:48:23虎嗅 【字体: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随着赴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数量锐减,那些前几年自欧美涌到中国来的投行精英们,也得琢磨着寻找自己的下一站了。这两年,他们在此间获取的个人收入已下降很多。

以下是来自该报报道的数据:

投行精英收入锐减

据彭博社援引五位不愿意具名的资深银行家消息,自2010年以来,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以及德意志银行等全球知名金融企业的驻华高管薪酬已锐减超过60%,为十年来最低水平。

据纽约高级猎头公司WellesleyPartners Ltd.创始人克里斯蒂安·布朗称,“2005年-2010年,这些银行驻华董事总经理的薪酬范围为125万美元至300万美元”,而2012年,这些投行家的工资加上奖金及股票期权等总薪酬仅90万美元至130万美元,不仅低于过去的水平,相比欧洲和英国等地,也再无任何优势。

源于各条线的业务减少

根据纽约研究公司Freeman&Co资料,中国公司赴海外上市产生的咨询费用,一度是华尔街在亚洲投行业务上最大的 “蛋糕”,但在去年,这一费用同比暴跌53%,至11亿美元。2010年,该费用曾高达35亿美元。

随着咨询费用的锐减,IPO所涉金额也在快速走低。彭博汇编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公司赴海外IPO的所涉金额创下新低,至66亿美元,远低于2011年的123亿美元。在2007年的巅峰时期,海外投行管理了101宗IPO,所涉金额一度达到创纪录的340亿美元。

债券发行和并购咨询业务同样受到波及。据Freeman的数据,2012年海外投行在中国的上述两项业务所涉金额为33.7亿美元,同比下降27%,这一数目仅相当于2010年的一半。

一位前摩根士丹利投行员工表示,“2007年,公司几乎所有的利润增长都来自中国,但是现在基本上没什么大单了,四大行、大国企等公司的上市几乎都做完了;小企业规模小、利润低,但耗费的时间跟做大企业是一样的,因此为了降低成本,很多驻华高管都回国了。”

该员工说,中国的“淘金热”已经差不多了,接下来这些银行家或许会转战印度等市场。不过印度的IPO市场规模与中国相比,还少得可怜,最近12个月,仅为逾10%的样子。(中国为617.3亿亿元人民币,印度为71.6亿元人民币)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