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很丰满,但对于国内的本土创客来说,寻找资金支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架形似外星飞船的圆顶小车呼啸着穿梭于人群,遇到障碍物后大喊“闪开闪开”,然后绕道而行,其“主人”程晨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介绍,机器人的名字叫“闪开”,不仅能够在wifi环境下用自带摄像头进行实时监控,还能智能躲避障碍。
4月6日,深圳华侨城创意园的一角,聚集着诸多像程晨这样的年轻人,一起分享着“DIY制造”的心得。出于对硬件的爱好,利用Arduino等开源技术为基础的开源硬件、社区以及3D打印技术,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自己制造电子产品。《连线》杂志前主编克里斯·安德森将其称之“创客”,并认为这波由互联网推动的创新与创造的改变将成为“新工业革命得以发生的最后一块拼图”。
而现实是,即便有人已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年入百万的梦想,但对于更多的创客来说,最大的难度,不是将想法变成现实的技术门槛,而是在资金奇缺的情况下如何将作品孵化成产品,并使之成为一种生计。
“国内的风投没有兴趣,我们只能通过参加国外的孵化器曲线救国。”创客团队Yeelink的创办人姜兆宁如是说。
创客兴起
2011年,程晨从原单位辞职,加入DF正式投身创客行业,DF是一家产品硬件提供商。“DF其实在生产环节上并不完整,我们只提供快速上手的开发模块,真正的多学科交叉必须要靠柴火这样的创客空间,硬件人才与媒体人才、艺术人才交流合作,一起去完善一个产品。”
柴火创客空间是国内创客的大本营,主要提供基本的原型开发设备如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电子开发设备、机械加工设备等,并组织创客聚会。这种圈子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创客制造产品的门槛。
“目前我所接触的创客靠一个产品来卖钱维持生计的几乎没有。”程晨对记者说,创客你不要把它神话,喜欢一些东西,有一个想法,实现它,你就是创客,抬得过高只会使创客这个概念越来越狭隘。
而与程晨不同,姜兆宁自称“是个商人”,他既是创客也为创客们提供统一打包服务,如果对方愿意的话,他还帮忙实现其产品化,提供服务器运营业务。在他看来,英美国家离制造业很远,中国的创客能提供更便宜的硬件。
“传统大公司进行硬件研发要一到两年,这已经不适合互联网时代的用户需求了。Yeelink的研发周期为1至2周,交付量产一般不超过2个月。”姜兆宁说。
“制造”的新机会
互联网能改变一切,也许下一个就是制造业?
安德森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他以制作“橡皮鸭子”为例,比较了规模生产和定制生产各自的优势。传统制造业生产第一只橡皮鸭子的成本或高达1万美元,但之后制造的每一只鸭子都会分摊这笔开支,等第100万只鸭子下线,每只鸭子的成本仅为很少的原料开销。用3D打印机制作,第一只鸭子只需花费20美元,但成本不会随生产增加而减少,所以做到第100万只时支出已大得惊人。他认为,数字制造在小批量生产上胜出,更多的消费者和客户可以选择个性化的产品,并且不用为高昂的手工制作费头疼。
事实上,姜兆宁所做的一部分工作正是从那些规模化生产的大客户中抢走一部分生意。
他向记者展示了用一款手机APP调控的LED灯具Yeelight,无论是控制开关,还是调整灯光的色彩,都可以躺在床上用智能手机完成。而在去年,飞利浦也推出了类似的产品,但姜兆宁所做的灯控产品的价格仅为前者的五分之一。而在很多创客看来,这也正是“中国制造”的新机会。
姜兆宁说,在国内特别是深圳华强北这个地方,硬件原料的成本非常低,并且可以随时找到所需的材料。依靠在线分享这一模式,创客们在设计产品时无需购置昂贵的机械,也不必煞费苦心地卖给企业,还可以随时根据网上的意见作调整,卖给世界“任何一端”的客户。
未受国内资本青睐
理想很丰满,但对于国内的本土创客来说,寻找资金支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姜兆宁告诉记者,创业之初的资金基本靠自身筹备。目前,虽然Yeelink已经是圈内知名的硬件提供商和服务商,一年能接到百万左右的订单,但少有国内的风投公司主动与其联系。
而在国外,利用众筹模式做起来的孵化器已经成功孵化了Makeblock和Pebble的kickstarter,从80%的获筹项目都是科技类来看,硬件创业在国外已是一片蓝海。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在中国创客商业化的市场条件还不充分。由于制作的开源性质,学习上手都比较简单,一个前期投入了大量精力和金钱的项目在分享之后,别人很容易就可以复制加工,成本却大大减少。推广方面,目前3D打印的商业应用主要形式是在淘宝或网站接订单,为客户制作工艺品、人像等服务,并未出现大批量的制造订单。
这也让很多投资机构直言暂时“看不到”这种商业模式的未来。
尽管如此,程晨还是决定把目光放长远些,勇于踏出第一步,先成为创客、扩大这个群体的基数,孵化项目在此基数上自然能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