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平安模式”风头正劲,抓住中小板、创业板上市潮的平安证券一举成为“草根投行”的代表,行业排名快速攀升。当时,中国证券报记者就投行业格局是否生变的话题采访一家知名外资投行的高管,在谈到市场对“平安模式”的溢美之词时,这位有丰富海外经历的高管大手一挥,“我跟你打赌,三年内肯定出问题”。
一语成谶。时至今日,回头看近些年来资本市场的大案要案,从胜景山河(002525)、绿大地到万福生科(300268),背后的投行都有逃不掉的干系。而中介机构的不作为让一些不合格的公司钻了政策的空子,进而被一些投资者指责为股市下跌的重要因素。这不禁让人反思,为何业界有人明明知道“平安模式”的打法存在问题,这一盈利模式却依然延续了那么多年,并且追随者众?
首先,反思“平安模式”本身,内部风控不足是重要因素之一,但这绝不仅仅是平安证券一家的问题。有业内人士曾直指,国内投行普遍存在风控水平不足的问题,当年的平安证券只是一个极端的表现。反观成熟市场,部分国际一流投行之所以能成为百年老店,是因为其拥有权力足以毙掉项目的内核委员会,当委员会认定项目存在问题时,也就认定了这一项目将损害公司的长期利益。目前,国内不少投行尚不具备这样的长远眼光,短视的追逐利益为造假埋下隐患。
其次,造假成本低廉,保荐制度出台以来,绝大多数投行因恶意造假行为遭查处时往往被处以出具警示函、吊销保荐人资格等处罚,类似处罚不足以戳到投行的痛处,上市公司更是没有因造假遭到退市处罚。
反观成熟市场,香港在2012年责令因财务造假而上市的洪良国际以2.06港元/股的价格回购其IPO之时发行在外的5亿股股票。为此,洪良国际总共须耗资10.3亿港元,这个金额甚至大于其在IPO时所募集的资金净额。并撤销保荐机构兆丰资本相关牌照,这一处罚极大震慑香港市场。此次平安证券被罚陡然提高造假成本,正是我国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事件。
最后,我国资本市场尚不成熟,而投行业发展历史短,缺乏完善机制约束的投行遇上了不成熟的资本市场,出现万福生科案可谓是成长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烦恼,亦是市场与监管之间痛苦的磨合。正因如此,新股发行制度仍需完善改革。
与胜景山河案相比,平安证券此次处罚的宣布引起了市场前所未有的关注,其背后的原因正是投行业将面临更为严格的监管,资本市场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使得投行业的压力加码。可以预计,在IPO核查下又有一批公司将会遭遇处罚,中介机构难辞其咎,在监管与市场的磨合中,保荐机构方能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