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投资资讯 >> 风险投资 >> 浏览文章

尉文渊“闪辞”背后暗战新天域为了LP利益倒戈?

2013-5-28 8:16:1721世纪经济报道 【字体:

    尉文渊向右,韩俊良向左。

    除了大股东大连重工和阚治东力挺尉文渊外,华锐风电(601558.SH)的其他主要股东都在左右摇摆。

    今年三月,韩俊良辞去华锐风电董事长一职,尉文渊接任,两个月后,尉文渊“重蹈覆辙”,辞去董事长、代理总裁职位,王原和刘征奇分别接任董事长和总裁。

    据本报记者获悉,华锐风电董事长的闪电替上,以新天域为主导的机构股东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两个月前,机构股东支持尉文渊,则尉文渊胜出,两个月后,机构股东不再支持尉文渊,则尉文渊退位。

    华锐风电成立于2006年初,尉文渊任董事长的西藏新盟和东方现代加起来持股为35%,虽然尉文渊在东方现代没有股权,但东方现代为阚治东实际控制,他们某种程度上几乎是一致行动人。所以阚治东对其他人提到华锐风电时,会说“我们是大股东”。

    2011年初,华锐风电以每股90元的天价登陆A股,募资94.6亿元,超募58.7亿,以IPO价格统计,尉文渊和阚治东获得的账面回报为900倍。华锐风电成为闪闪发光的明星项目,两人风光一时无俩。一位认识尉文渊的人评价,“尉文渊从上交所离职后的生涯一直是往上走,但华锐风电上市后,一直向下走,包括这次辞职。”

    华锐风电上市后,遭遇整个风电产业形势逆转,其营业收入连续两年打对折,净利润2011年锐减,2012年巨亏近5亿元,股价高价跳水,近期在5元上下徘徊。5月15日,不但尉文渊辞去董事长和代理总裁一职,“尉阚派系”的刘会,也辞去华锐董事一职。至此,尉阚派系在公司董事会中全军覆没。

    那么,尉文渊到底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

    激进韩俊良:以“两海战略”为救命稻草

    华锐风电IPO时被机构追捧出天价,背后确有业绩支撑。公开资料显示,2007年到2009年,华锐风电连续营业收入翻倍,净利润更是从1亿多跳到6亿多再到近19亿。2010年,华锐风电营收再上升近五成超200亿,净利润则超过28亿。而这时,它不过成立五年时间。

    华锐风电赶上了中国风电行业爆炸式发展的几年。用经纬创投合伙人方元的话来说,“风电行业起步之初到2011年前,中国风电发展独步天下,每年风场的新装机量都大于或等于历史安装量之和。”即,每年增长量超过100%。

    另一曾经的明星风电企业金风科技(002202.SZ)连续八年收入翻倍。不同的是,金风科技成立十年,才在2008年实现64亿的营业收入。并在风电行业依然大热的2009年,不再续写收入继续翻倍的神话,当年营业收入为107亿。

    2008年到2010年,不少PE机构去看过华锐科技,大多铩羽而归,理由不外乎“看不懂风电技术”;“对风电行业存疑,对华锐也保留意见”“太aggressive,这公司这么大干快上,以后肯定会出问题的,毕竟风机都是在极恶劣的环境下工作”等。

    还有一个共同的理由是:太贵。华锐风电成立时注册资本为1亿元,2008年,新天域资本(以下简称“新天域”)和天华中泰一起入股,各自出资7500万元,占股都是16.67%,估值为4.5亿元。

    华锐风电2009年向PE机构募资时,要价远高于4.5亿元。结果是看者众多,无人下单。华锐风电最终没有新募资,只发生了一些老股转让。

    2011年,风电行业直转急下,当年新增装机容量同比下降约7%。据多位PE人士介绍,除了风电厂在并网时有一定技术难题、并遭致国家政策对风电厂转严等因素外,另一大原因则是:这一年多家风电厂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事故,比如桨叶(关键零部件)折断或起火,行业里几大厂家提供的设备都有出事故的。

    某五大发电公司的人士介绍,其中华锐风电的停机率和故障率高于其他大厂家。“他们售后服务很好,坏了就马上换或是修。”

   另一个数据或许能做证华锐风电前几年的“过于进取却埋下隐忧”:

    同样遭遇外部市场陡然恶化,金风科技2011年收入同比下降27%为128亿元,将2010年超过它的华锐风电甩至身后;2012年收入同比下降约12%为113.2亿元,净利润为1.65亿元。同期,华锐风电连续两年营业收入对折,2012年亏损近5亿。而且,金风科技的现金流亦一直好于华锐风电。

    而主导这一切的是韩俊良。这位时年49岁的风电行业专家,先后就职国家能源局、科技部,并担任过大连重工(全称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公司成立之初,他相当于大连重工的代表人,一直是华锐风电的董事长和总经理,直到2012年8月尉文渊任代理总裁,2013年3月任董事长。

    尽管现金流一直不佳,韩俊良依然采取激进的 “两海战略”,即开拓海外市场,进军海上风场。

    2011年,华锐风电出产中国单机容量最大的6MW海上风电机组并顺利吊装;在美国、巴西、瑞典等多个国家中标风电项目或取得订单,当年华锐风电在海外的营业收入为8000万,相比2010年,几乎是从无到有。2011年末,华锐风电在手订单及中标未签约项目约为14000MW,其中国际项目约为922.5MW,约占6.4%。

    2012年,中国新装机容量同比下降约1/4,形势更为险恶。韩俊良的逻辑看起来很简单:国内市场止步不前,就转向国外开拓新市场。

    保守尉文渊:夭折的变革

    但此时,华锐风电的董事会,显然已经没有了太多耐心等待国外新市场的开拓。2012年8月,尉文渊走到台前:出任代理总裁。此前,虽然个人的持股就接近10%,但他甚至连华锐风电的董事都没有担任过。

    尉文渊的老友私下告诉记者,尉文渊、阚治东原本和韩俊良的关系很好,后来有分歧也是因为双方对公司治理有分歧,分歧越来越大,找不到妥协的方式。其中一方面就是,韩俊良一心开拓海外业务,尉文渊则比较保守。于是,尉文渊干脆自己操刀;但是,背后更代表着其他机构股东的殷切期待。

    过去两年,华锐风电的主要股东持有的股票都在限售期,基本上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其股价从90块跌到5块多。

    尉文渊曾是上交所设计者和创建者,和阚治东、管金生并称上海滩证券界三大猛人,这些股东希望借助尉文渊在二级市场的影响力,挽救不断下跌的股价和他们随之不断缩水的资产。

    然而,这不再是尉文渊的江湖。资本市场并不买账,尉文渊上台后,华锐风电的股价并不见起色,当年11月还曾跌破每股5元。此后,华锐风电的股票大多时候在5-6元区间运行,偶尔超过6元或是跌破5元。

    尉文渊同时开始着手一系列的变革。

    首先,他拿到了财权:2012年10月底,尉文渊提名杨志远担任公司财务总监,获得董事会通过,副董事长陶刚不再兼任财务总监;同时,董事会审议通过新开4个募集基金专用账户,将4个募集资金投向项目未使用完的资金转入新专户中。

    杨志远,原中国惠普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服务集团财务经理,2012年6月空降至华锐风电,担任财务副总监。

    同时,尉文渊调整公司部门职能,并试行子公司区域管理模式,成立东北、华北、华东和西北四家区域子公司,并将成立负责国际业务和投资业务的专业化子公司,子公司统一调度各自区域的人、财、物开始对不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缺少发展前景的子公司开展注销和关闭工作。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